KiangMalingue

Back to 個展

The clumsy response

[28.03.25 – 04.05.25]

(藝術家)

高倩彤

(地點)

Die Möglichkeit einer Insel,德國柏林Insel街7號柏林Insel街7號

(相關網站)

高倩彤長久以來致力於創作場域限定項目,以系統地探討社會、建築以及日常生活等主題。她於歐洲的首次亮相「The clumsy response(笨拙的回應)」正在Die Möglichkeit einer Insel展出中。藝術家將一系列全新創作的裝置作品融入了展覽空間的後東德粗野派建築中,從日常物品的語義和符號維度回應了在地和更普遍的文化系統。作品中可以偶爾窺見藝術家的關懷和她一貫微妙而犀利的幽默感。高倩彤在定義我們日常生活的技術模式中編織出一條細膩的情感線索。面對日益算法化的世界,展覽在此以個體經驗發聲。

出生、成長於香港作為全球經濟、社會政治的動蕩時期,高倩彤這一代藝術家細緻地審視周遭的物質性變遷以及由過剩經濟生產、衰敗的基礎設施、不受約束的新自由主義創意產業和地產投機所帶來的廢墟。她對現成品和廢墟的精准改造源自於她對單一經濟模式的影響和其失敗的體驗。這種模式迫使個人主義在一種看似多元卻最終指向某種大眾的行為下發展。藝術家由此創造了她自己「笨拙」且系統化的回應。

踏著油蠟桌布而入,我們看到是被進一步簡化的空間,展場的光源僅由緊急照明系統提供。展覽由《Puzzle and perplex – the problem solver》開場。木質的前台、錯位或被粘合的鑽孔以及其他物件,這件作品游走於創造問題和成為問題的根源間,指向了人類生命最基本的特質。全新系列繪畫《Valid possession》是高倩彤在多層結構的現成工業品上以石墨作畫的結果,探討了例如世界各地的強制破壞(建築物的拆除)和都市生活的資源過載(街道堆積的垃圾)之間的鴻溝。不和諧、扭曲感在此裂隙中生長。

和展覽同名的《The clumsy response》系列靈感源自於高倩彤在2024年抵達德國後注意到的堆積於街頭的傢具。例如床墊等曾經和人們有著親密關係的物件被丟棄在公共空間之中,形成了一種錯置感。放棄物品的所有權意味著轉變或是切斷對其的依戀,和與之相關的過去。床墊被切割成塊,最後由硅膠塗抹以密封切口。《Safety attachment》系列中的兩件作品由窗簾桿和水桶手柄組成,視覺化了窗簾桿被垂直安裝於牆面的手部運動。第三個也是最後一個空間呈現了影像作品《Furniture of one’s mind》。高倩彤以自己的手指作筆書寫,以通感的方式探索了心理認知和身體感知的局限和障礙,如藝術家所說,「就好像我們的思想是一個房間。」

— 譯自由Die Möglichkeit einer Insel提供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