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比安·梅洛是一名頗具才能的新晉法國藝術家,專注于水墨和水彩畫創作。梅洛畢業於著名的巴黎國立美術學院,2005年獲得獎學金,赴西安美術學院參與跨文化藝術深造計劃,並於當地跟隨藝術家研習,深入鑽研中國山水畫技法、臨摹藝術,以及從大師角度細緻入微地觀察自然物象,為其藝術創作帶來新的美學思維、技法與境界。他亦因此創造出一種非常別具一格的藝術風格,巧妙地融合東方水墨意念與西方繪圖技巧。梅洛在回到歐洲后即刻獲得了馬德里著名的Casa Vélasquez駐村名額,又在2010年成為Canson奬的第一位獲得者。
梅洛的繪畫在技法上顯得十分寫實,但他們實際描繪的卻是超脫世俗的場景,令人不安的狀況和夢幻般的事件。梅洛在稀疏的白色背景上仔細描繪,提示觀眾逐個觀察他繪出的圖形,以此窺探一整個世界。而這在最初就像我們熟悉的世界,但在經過仔細審度之後,就會發現這其實是一種個人流動意識的呈現:在《Avant (2012)》中,一棵靜物描繪的針葉樹被一個大鬍子男人懶散的身體所扭曲,這個男人就是棲息在樹冠上的藝術家自己;在《Ile (2012)》中,一個男人,还是梅洛自己,嘗試著站在一片透明的土地上,表明他正接近一個無限深淵般的懸崖;還有《摩西五書 (2012)》里,一個以梅洛為模型的男人,在完成一項看似不可能的任務,伸展雙臂,駝起背上的一隻大象。
梅洛對繪畫主題的把握,同時具有荒誕,幽默,諷刺和殘酷等特性,編織著他們的傳說和故事,模糊固有模式和我們記憶之間的界限。梅洛堅持根據解剖學的精密度來創作人體,這與偉大的藝術先鋒阿尔布雷希特·丢勒等人的手法一脈相承。然而,梅洛又秉持著一種懷疑,和一種溫和的信仰,使觀眾在猜測的同時,也能辨認和明白他的所見所想。由此,梅洛把我們內心的所思所感帶出來,與二十世紀偉大的思想家──例如皮埃爾.珍妮特──的心理學理論相吻合,帶給觀眾一個可視化的體驗,告訴我們人類思想的巨大潛能。
梅洛優秀的作品在國際上廣受推崇,曾在紐約的Armory Show和藝術巴黎先後參加展覽。近期,梅洛還在巴黎Praz-Delavallade畫廊舉行個展。不久之前,日内瓦的Guy Bärtschi画廊联展也邀请了梅洛。他的作品也曾記錄於多份著名藝術刊物中,包括Art Actuel、Beaux-Arts Magazine 與 Le Monde,並被多個私人與公共收藏羅致,包括巴黎Daniel & Florence Guerlain當代藝術基金會。Daniel & Florence Guerlain更於近期捐贈了13件法比安作品予龐比度中心作永久館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