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angMalingue

返回展覽

於島至嶼,地消景散

[16.05.24 – 29.06.24]

(藝術家)

法比安·梅洛

(地點)

灣仔適安街10號

(相關文件)

馬凌畫廊榮譽呈現「於島至嶼,地消景散」,展出法比安·梅洛近年以紙、岩石及覓得陶片為媒介創作的繪畫作品。在過去的八年時間內,梅洛一直致力於描繪法國西岸奧萊龍島加蘇角區域的景觀及地貌。

此次展覽中的十三幅紙上繪畫作品持續探索奧萊龍島的獨特風貌——因全球暖化狀況而逐漸被海水淹沒的島嶼。梅洛在2016年開始此系列繪畫創作,把代表了他本人的標誌性形象——一位穿著睡衣、與夢幻及噩夢時刻保持親近度的男性形象——置於奧萊龍島的自然環境之中,時而與海岸上的人造結構展開互動。在與這海島景觀對峙五年後,梅洛意識到,他被這風景所吸引,正因為它在逐漸消失;在2016年完成的畫作難以代表海島的現實,因為逐漸上升的海平面已然侵蝕了部分土地。梅洛在此次展覽的作品中首次直接描繪了水面及海洋,而畫作中的樹木、岩石、掩體及防禦設施等均已在長眠水下。

梅洛曾於2005年在西安學習中國繪畫藝術,這一段影響深遠的啟蒙經歷在很大程度上奠定了其標誌性繪畫風格——他推崇中國繪畫處理無聲圖景的虛實畫法、崇敬山水的創作態度,以及積極調動觀者想像力的做法。他在寧淡畫作中記錄自己多年來在奧萊龍島進行的身體實踐:在樹木上登高望遠(《偵查樹》,2024);擁抱樹幹,與自然合而為一(《直到最後》,2024);跟隨樹木的韻律,在水中舞蹈(《舞》,2024);躺在二戰遺留的掩體之上(《掩體》,2024),或直立站在簡陋木屋之中(《框架》,2024)。梅洛在畫面中採取的諸多姿態似乎在丈量事物,又像是為已消失的自然或人造物片段提供不在場證據。對於他來說,空靈的畫面指引了精神及身體層面的自由,也指引了這樣一種欲求:「以不干預的方式與自然合而為一。」

「於島至嶼,地消景散」展覽中的其他紙上繪畫作品描繪了更為奇幻的圖景;以《正午》(2024)為例,這件作品中可見藝術家的側臉,其中的蜘蛛則指向了義大利塔蘭泰拉舞蹈的精神——舞蹈能夠幫助人們通過記憶和幻想逃離癲狂和死亡。在白堊石灰岩及陶片上以墨水及酒精創作的十數件繪畫作品強調了覓得材料的碎片式形狀,這些材料原本用於建築結構及裝飾物件,展示了梅洛對棲息地、考古元素的興趣,也展示了他對在戶外空間直接創作的興趣。通過呈現具有強烈雕塑形式的繪畫作品,通過並置細膩的筆觸及貌似有機的型態,梅洛質詢了人類文明的消逝過程,揭示了世界各地島嶼、陸地以族群關係彼此相連結的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