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angMalingue

返回展覽

[26.09.19 – 03.11.19]

(藝術家)

王衛

(地點)

前聖救主教堂,英國倫敦Aberdeen Park

(相關文件)

馬凌畫廊(香港/上海)很榮幸呈獻位於倫敦的臨時空間項目,以創造一次跨地域、跨媒體的藝術交流。

位於伊斯靈頓的一級歷史建築物中,項目空間首先呈現的是概念藝術家王衛 (1972年生於中國) 的現場行為裝置作品《聽》。該作品首度於2006年在北京的瑪蕊樂畫廊中展出,它旨在探討那些在沈默中交流的時刻、「看」與「聽」的行為,以及其如何引申為窺私而非連結。座落於在過去30 年間為藝術家們提供創作空間的前聖救主教堂(St Saviour’s) 工作室中,項目空間作為一片互補性的區域,旨在透過主動的公共項目將策展人、學者和觀眾融於一堂,促進互相交流。

《聽》連結了環境與語境,充分彰顯藝術家王衛對空間、觀者互動和感知這類基本原則的關注。作為上世紀90年代末至本世紀初的「後感性」運動的參與者,王衛與其他運動成員都傾向於組織地下展覽。他們有時甚至不作任何事先預演,從而也將王衛的創作帶進表演的領域。尤其在《聽》這件作品中,一個人站在一個大磨砂玻璃盒子裡,定期地去偷聽觀眾的聲音。透過玻璃盒內的光源,人的輪廓透過陰影顯現於玻璃上,從而使其反之成為被關注的對象。

歸根結底,與其視《聽》為一件藝術品,倒不如說它而更像一個日常生活中識別詭計的工具。它通過聚焦於交流、互動和能見之物,以激起觀眾對有效的溝通和關係的反思。再者,它鼓勵開啟一種溫婉而靈敏的意識感,讓思考從裝置本身,蔓延至本次項目的其他作品,或更廣而甚至我們日常生活之處。

特別鳴謝:Steven Albutt、Andy Wicks、Benjamin Allen、談穎、張溫惠博士、黄巧巧博士、Kate McMillan博士以及一眾演出者和團隊
空間設計:Benjamin Allen、EBBA Ar-chitects
策展文字:談穎

///

關於王衛

王衛1972年出生於北京,1996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壁畫系,目前在北京生活 與工作。

王衛是一位多領域的裝置藝術家,關注物理空間的引導性如何標示出人們自身的生活現實,通過使用細微和出人意料的補充物或借用不同來源的風格去改造現有建築的結構,王衛發展出一套強有力的介入實踐,旨在擾亂人們對於空間的普遍認知,同時開啟關於建造,勞動和觀看方法之間的對話。

他參加過的主要展覽包括:泰國雙年展(泰國甲米,2018),銀川雙年展(銀川當代美術館,2018),加利福尼亞太平洋三年展(美國橘郡美術館,2017),第十二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中國館(威尼斯,2010),深圳香港雙城雙年展(深圳,2009),真實事件(利物浦泰特美術館,2007),有異物(維也納美術館項目空間,2007),第二屆廣州三年展(廣東美術館,2005),布拉格雙年展(捷克國家美術館,2005),在過去與未來之間-中國新影像(紐約國際攝影中心,2004),首屆廣州三年展(廣東美術館,2002),後感性-異形與妄想(北京,1999)。

關於馬凌畫廊

馬凌畫廊(香港/ 上海)創立於2010年,致力於與亞洲及國際當代藝術家合作並搭建之間的批判性對話,展現跨越影像、裝置、繪畫及聲音等多種創作媒介的藝術家及其創作中的美學追求與概念性探索。活躍地呈現個展、群展的同時,畫廊更努力突破公共空間藝術的邊界,通過與世界各地策展人、機構合作,以求推進嘗試多樣的藝術性討論。

關於前聖救主教堂 (St. Saviour’s)

前聖救主教堂由William White設計,於1866年建造完成。教堂建築風格與當代牛津運動和前拉斐爾派相呼應。它的結構比例、磚塊裝飾和瓷磚圖案讓人聯想到牛津大學基布爾學院。詩人John Betjeman曾回憶起孩童時代與家人居住於附近的海布里新公園時,曾一同到教堂做禮拜的情境。 1988年,教堂成為佛羅倫薩信託基金會 (The Florence Trust) 的所在地。該慈善機構由英國藝術家Patrick Hamilton設立,旨在為藝術家提供寧靜的創作空間。如今,前聖救主教堂裡容納了十家藝術家工作室。

///

公共項目詳情

10月08日,下午6時 – 8時

Joseph Constable(蛇形畫廊)、談穎(英國文化協會)、En Liang Khong(資深編輯,弗里茲)和Wenny Teo(科陶德藝術學院)座談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