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angMalingue

返回展覽

趙容翊:晚期作品

[26.10.23 – 02.12.23]

(藝術家)

趙容翊

(地點)

灣仔適安街10號

(相關文件)

馬凌畫廊榮譽呈現趙容翊(1934-2023)於過去五年創作的抽象畫作。作為韓國抽象藝術發展的領軍人物,趙容翊自2016年馬凌畫廊香港空間個展之後創作了一系列繽紛豔麗的繪畫作品,持續探索藝術的身體性及精神性維度,總結了其自1960年代以來不斷深入拓展的藝術實踐。

趙容翊的新近畫作繼續體現了他標誌性的刮制畫法——以手指、乾畫刷或刮刀拭去畫面表層,以揭示底層豐富色彩——並自由地在「浪」和「竹」系列之間搖擺,以重新檢視不同系列之間的結構性聯繫和語意關聯。新作的繪畫過程及塑造矩陣過程如前作一般堅實而通透,而色彩卻愈發生動、富有活力:藝術家在耄耋之年大量使用前所未見的飽滿靛蓝色、水藍色、深紅色、藍綠色和橄欖綠色,在大膽且富有穿透性的白色印記與豔麗表面層次之間構建鮮明的對比關係。

諸如猩紅的《17-1013》(2017)或桃紅的《19-414》(2019)一般的大尺幅作品突出地體現了趙容翊這一創作時期的特點,在畫作表面展露有機的開口,以及蜿蜒的運動弧線。畫作表面的深邃漸變肌理同樣讚頌了沈思、生命力及自然形式的意義。《19-323》(2019)及《17-624》(2022)等更為冷靜的畫作則見證了藝術家對自然形態及嚴格受控轉變過程之間的動態關係的旨趣:稍顯拉伸的畫面本身與藝術家仔細編排的筆觸相呼應,扭曲了抽象現實推動、吸收觀者目光的軌跡。

在《2019-1024》(2019)、《2018-17》(2018)及《2019-19-21》(2022)等以高麗紙為媒材創作的作品中,趙容翊的筆觸變得分裂、黏稠而蜿蜒,既擁抱了特殊紙張的原本肌理,又以嶄新的方式挖掘了紙張的繪畫潛能。《22-0903》(2022)等在2022年的新作展示了更深入的以畫代書傾向,揭示了趙容翊在六十餘年時間內塑造的藝術體系的其中一個核心:由書寫行動本身所構成的敘事意義。

(關於趙容翊)

韓國藝術家趙容翊強調繪製過程的精細繪畫作品以系統性極強的印記揭示畫面底層的對比色彩;富有韻律且靈動的筆觸;以及在畫面邊緣的細膩絮掠。在首爾大學畢業後,趙容翊於1960年代中期聲名鵲起,開創了以鮮豔抽象構圖為基礎的藝術生涯,並在1970年代與韓國單色畫運動產生聯繫。趙容翊通過催發深邃的色彩變幻與單色畫運動的其他藝術家保持一定距離,同時也保持了對自然、充滿能量的物質性的關注。他曾在韓國及世界各地廣泛舉辦展覽,曾參加多個大型雙年展,包括巴黎雙年展(19611969)以及聖保羅雙年展(1967)等。他的作品已被世界各地多個美術館收藏,包括:M+,香港;國立現當代藝術博物館,首爾;首爾藝術博物館;三星美術館,首爾;及光州美術館,光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