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馬凌畫廊的積極促成之下,Condo終於在2018年七月的上海拉開序幕。 「Condo」 之名取自「 Condominium」(意為:共治) ,是國際上畫廊之間聯手合作展覽的新興方式。本次Condo Shanghai共有九家上海本地的畫廊參加,接待十三家國外畫廊,分享自己的空間,與受邀畫廊一起展示各自代理藝術家的精彩作品。
馬凌畫廊將聯手兩家知名德國畫廊呈現三位藝術家的聯展 「無靈之靈」。施博爾畫廊和國王畫廊分別帶來了英國藝術家藤原西芒和德國藝術家安德魯斯·施密特的繪畫及裝置作品,馬凌畫廊很榮幸可以作為主場畫廊,攜上海本地女藝術家何意達的作品,與另外兩位優秀藝術家在同一個平台上開展交流與對話。
藤原西芒(生於1982年)的作品橫跨表演、繪畫、視頻、雕塑及裝置等多種媒介,從廣告到考古,挖掘世界的多樣性,通過虛構的個人歷史以及考古學方式思考了個體與社會之間的關聯。本次展覽中的《瑞貝卡》(Rebekkah, 2012)是一件結合雕塑和影像的作品,作品的出發點是一名曾參與2011年倫敦暴亂的16歲女孩瑞貝卡。藤原用影像記錄了瑞貝卡在2012年為期兩週的中國之行,這次旅行是瑞貝卡的一次改造之旅。在中國,她參觀了一間平板電視機工廠和一個運動服裝製造廠,見證了那些她和她的伙伴們在暴亂中搶奪的商品的真實生產環境。之後她去了西安——兵馬俑的所在地。瑞貝卡在那裡參觀了製造現代兵馬俑的工廠,並以她本人的形象設計了一種兵馬俑風格的雕塑。迄今為止,已經製造了超過130件瑞貝卡的兵馬俑雕塑,隨著藤原在世界各地的展覽而向世人展出。這130件瑞貝卡雕塑是大規模流水線生產下的產物,工藝價值以及每個流水線工人在生產中的偶然錯誤在雕塑中都是可見的,這個形象的原型卻是一個企圖破壞這種早已穩固的生產與占有之間關係的英國年輕女性。藤原的作品靈感往往來自現實世界的真實事件,通過他獨特的敘述方式和巧妙的邏輯結構,來探討個人和社會身份的建構。
安德魯斯·施密特(生於1980年)的雕塑作品往往具有鮮豔誘人的色彩,其形態來源於日常生活卻又似是而非,被扭曲和抽象化的家具丶器皿不再具有功能性,光滑鋥亮的表面帶有一種詭異的美學特質。這次展覽中,施密特展出了一系列類似於產品說明書的單線條繪畫,兩件新的櫥窗作品,以及雕塑裝置《保壘》(Festung, 2017)。漆白的銅雕塑是一個抽象的女性身驅,經常以不同的形狀在他的作品中出現。這具神秘的身驅倚靠在粉色的窗狀物體上,類似歐洲哥特式教堂的窗戶,人體與建築之間產生互動。他的作品的另一個特徵是將完美或美麗的東西與不協調或不必要的部份拼接。奧利·德索(Ory Dessau)用「曖昧」一詞描述施密特的作品,並認為它們的多元化可以被解釋為對自我認同的不妥協、追求和逃避。在廣泛的雕塑領域內,施密特的作品表現出在建築、繪畫、技術製圖、產品設計、舞台設計、模型製作以及縫紉和木工方面的技能[1]。施密特這次為展覽創作的兩個櫥窗作品《典範》(Representatives, 2018) 似乎保有一些建築、舞台般的景觀,像是織錦覆蓋的寶座或電影院。在作品《嵌合電氣化》(Chimera Electrified, 2018) 中,畫中的人們實行了各種自我傷害的行為,以達到與機械的合體,平靜的過程荒誕而令人不寒而悚。這些可怕而目的不明確的行為,通過視覺傳達引起觀眾對身體的疼痛感及機械性之注意。
何意達關注物體的物理特性和物體之間的造型關聯,有時對材料稍加改裝,有時甚至就是物料本身的樣子。彌散在物件縫隙之間的是藝術家的人工勞動。人工勞動作為一種材料之間的黏合劑,通過彎曲、捆綁、倚靠、懸掛這樣動作透露出微弱的人類痕跡,「原始」的生產方式與「文明」的生產方式在此混淆。何意達將現代的廉價材料,或是某處尋覓而來的當代工業物品,通過基礎的勞動方式,過程也不涉及更多現代加工工序,將現代的、文明的材料混濁為原始的、基礎的,本來應當通向高大宏偉之途,卻轉向共有和平凡,通過混濁化將神聖性消解,一種反叛由此誕生。
三位藝術家分別使用批量生產的人形雕塑,機械嵌合人體的想像,和一些幾乎全不經雕琢的物料的相互拼湊,討論關於人性和人類感覺的主題。三位藝術家的作品都有強烈的物質感,將物質放在風格及主旨之最顯要的位置,他們在作品中坦露出這些看似沒有靈魂的、工業化機械化、商品化的物質,要追尋和詰問的卻恰恰是人類的靈魂,即人類生存的倫理及感覺。
///
藤原西芒目前在柏林生活與工作。他的作品曾在紐約所羅門·R·古根漢美術館(紐約,2015),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紐約,2012),瑪麗安·古德曼畫廊(巴黎,2015),蓬皮杜藝術中心(巴黎,2014),佩斯畫廊(倫敦,2013),蛇形畫廊(倫敦,2010),愛爾蘭現代藝術博物館(都柏林,2013),利茲美術館(利茲,2015),布雷根茨美術館(奧地利,2010 ),杜塞爾多夫藝術館(杜塞爾多夫,2016),森美術館(東京,2013),寺上美術館(北京,2017)展出。藤原西芒的作品也分別被倫敦泰特博物館、漢堡美術館、奧地利Verbund收藏、沙迦藝術基金會、和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列入永久收藏。
何意達目前在上海生活與工作。她的個展包括:「正確的錯位」(A + Contemporary,上海,2016);「提.防」(C-Space,北京,2013)。參加的群展有:「轉瞬之間」(馬凌畫廊,香港,2017);「難看:曖昧的倫理,去階級眼光」(剩餘空間,武漢,2016);「每日形式」(BANK,上海, 2016); 「煉金術」( Between Art Lab,上海,2015),「窺視秀」(長征空間,北京,2015),「+關注」(上海當代藝術館,上海,2011)。
安德魯斯·施密特在德國杜塞爾多夫生活與工作。他的作品曾在國王畫廊(柏林,2016),The Journal Gallery畫廊(紐約,2017),德國克萊韋縣博物館(克萊韋縣,2018),波恩美術館(波恩,2018),藝術宮博物館(杜塞爾多夫,2016)。安德魯斯‧施密特的作品也分別被Heinz Ackermans(倫敦),波恩美術館(波恩),德意志聯邦銀行(法蘭克福),藝術宮博物館(杜塞爾多夫),克拉格基金會(伍珀塔爾),四方當代美術館(南京),G2 Kunsthalle(萊比錫)列入永久收藏。
[1]《有無身份。關於安德魯斯·施密特》,奧利·德索,摘自畫冊《安德魯斯·施密特。身體》2017, p.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