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angMalingue

返回展覽

為警醒

[09.12.23 – 27.01.24]

(藝術家)

菲利普·黎

(地點)

灣仔適安街10號

(相關文件)

馬凌畫廊榮譽呈現「為警醒」,展出菲利普·黎新近創作的作品。此次展覽是在倫敦生活工作的菲利普·黎於馬凌畫廊舉辦的第二次個展。

在過去的三十年中,菲利普·黎通過獨特的雕塑語言探索來自技術工業文化的日常物質及經驗,檢視應用這些物質及經驗的多種方式。他在創作中關注的技術工業文化包括大規模生產;功能性;機械式;自動化;人體工學,及基礎設施等。其藝術實踐的基礎指向人們與此種文化的心理互動關係,以及與之相混合的姿態。菲利普·黎使用指示了基本日常運作模式、需求及生存狀態的材料及物件,以此渲染能量的傳導及留存過程。

菲利普·黎於馬凌畫廊的「為警醒」展覽佔據了畫廊空間的多個樓層,多個全新創作的作品在形式語言及和諧/不和諧結構層面均相溝通,以彼此的型態為基礎建構自身。展覽中可見數個籠狀結構及封閉空間,多件作品引用了市政廢料傾倒車、有害物質儲存車及應急車輛的型態——這些設備在日常生活中起到了控制廢料及風險的重要功用。眾多作品關注了都市日常生活中的邊緣焦點,以及潛在的危險。

以雕塑作品《四個警醒》為例,此件作品探索了安全與危險的邊界。紅色金屬封閉空間上的反向警示牌扭曲了受保護對象,而整體結構的設計方案則模糊了其功用。在鍍鋅金屬籠內,彎曲管道頂端可見兩個燈,通過頻閃和聲音元素製造了新的秩序。在另一件作品中,信號的功能性和運作模式變得無效:藝術家重新製作了急救車的外殼和頂燈,在摒棄功能性之時強調了一種物質親近性,用多種食物填充了結構內部空間。

菲利普·黎在藝術實踐中不斷深入挖掘貌似惰怠的日常事物,檢視超越其表面形式的意義。其挖掘實踐旨在更明晰地觀察事物的底層互動關係,觸碰其抽象表面之下最為靜謐、遙遠的具象蹤跡。

(關於菲利普·黎)

菲利普·黎於1969年生於吉隆坡,生活工作於倫敦。他曾在多個重要藝術機構舉辦個展,包括:卡姆登藝術中⼼,倫敦(2014);Transmission藝術空間,格拉斯哥(2009);The Showroom,倫敦(1997)等。他也曾參加多個藝術機構的大型群展,包括:赫普沃斯·⾱克菲爾德美術館,⾱克菲爾德,英國(2018);John Hansard美術館,南安普敦⼤學,南安普敦(2015);諾丁漢當代藝術中心,諾丁漢(2014);布拉格市美術館,布拉格,捷克共和國(2012);泰特現代美術館,渦輪大廳,倫敦(2010);Cubitt,倫敦(2008);奧文嘉登當代藝術學院,哥本哈根,丹麥(2007);密德威當代藝術中心,明尼亞波利斯,美國(2007);當代藝術中心(CCA),格拉斯哥,蘇格蘭(2005);海沃德美術館,倫敦(1999);現代藝術博物館,紐約,美國(1998);及當代藝術中心(ICA),倫敦(1995)等。在2018年,菲利普·黎曾入圍赫普沃斯雕塑獎。菲利普·黎的作品已被多個藝術機構收藏,包括:英國藝術委員會,倫敦;諾⾺斯基⾦會,羅馬,義大利;四方當代美術館,南京;及泰特收藏,倫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