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angMalingue

Back to 藝博會

S.E.A. Focus Curated: 'hyper–horizon'

[22.01.21 – 31.01.21]

(藝術家)

何子彥, 特羅拉馬, 阿彼察邦·韋拉斯哈古

(地點)

丹戎巴葛公園,新加坡吉寶路39號#01-05

(相關文件)

馬凌畫廊很榮幸在S.E.A. FOCUS藝術博覽會展出來自阿彼察邦·韋拉斯哈古(泰國)、何子彥(新加坡)和特羅拉馬(印尼)的多媒體作品。

阿彼察邦·韋拉斯哈古(1970年生)出生於泰國曼谷,成長於泰國東北部的孔敬,曾入讀孔敬大學主修建築,其後留學美國芝加哥藝術學院學習電影製作並取得碩士學位,他從1994年開始製作電影和錄像短片,成為泰國獨立電影製作人。阿彼察邦的電影和藝術之間本質上並無太大的差異,政治和社會問題總是以一種隱晦的、個人化的方式提出,並隱藏在他神秘而詩意的藝術語言中。通過對時間和光線的掌控,對演員的調度,阿彼察邦為觀眾搭建了一座纖弱的橋梁,讓他們在真實與神話、個人與集體、靈與肉之間穿行,通過非傳統的敘事結構邀請觀眾進入他個人的意識世界,裡面滿是記憶、神話、他的夢境和渴望。阿彼察邦曾在多地舉辦個展,包括台北市立美術館(2019)、美國俄克拉荷馬城市藝術博物館(2018)、馬尼拉當代藝術設計博物館(2017)、倫敦泰特現代美術館(2016)、西班牙第53屆希洪國際電影節(2015)等。其群展包括第58屆威尼斯雙年展(2019)、北京紅磚美術館(2018)、光州雙年展( 2018)、第14屆里昂雙年展(2017)、第20屆悉尼雙年展(2016)、琦玉三年展(2016)、美國卡蒂斯特藝術基金會(2015)、香港Para Site(2015)等。

通過戲劇性的樂譜和光效來呈現大量的歷史參照是何子彥(1976年生)創作錄像和裝置作品的主要手法。各不相同的錄像作品向人們揭示鮮為人知的東南亞歷史的同時,也在指出我們自身並未察覺的未知。何的作品脈絡參考一系列文學、藝術史和音樂的文獻,一種被擴大強化的模糊、戲劇性和不安的感受充斥於其中。何子彥曾在世界多地舉辦個展,包括意大利ar/ge kunst美術館(2020)、歐登堡Edith-Russ-Haus for Media Art(2019)、漢堡藝術協會(2018)、上海明當代美術館(2018)、橫濱表演藝術論壇(2018)、香港亞洲藝術文獻庫(2017)、畢爾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館(2015)、東京森美術館(2012)、悉尼藝術空間(2011)等。此外,何曾代表新加坡參加2011年第54屆威尼斯雙年展。其群展包括巴塞爾Theaterfestival Basel(2020)、錫根當代藝術博物館(2020)、深圳坪山美術館(2020)、台灣金馬賓館當代美術館(2020)、釜山當代美術館(2019)、2019愛知三年展(2019)、貝魯特Home Works 8(2019)、第14屆沙迦雙年展(2019)、第12屆光州雙年展(2018)、新加坡國家美術館(2018)、達卡藝術峰會(2018)、柏林世界文化宮(2017)、紐約古根海姆博物館(2016)、布里斯班現代美術館(2016)、廣州時代美術館(2013)和鹿特丹維特·德維茨當代藝術中心(2012)等。其還曾多次參加國際電影節,包括美國帕克城舉行的2012年聖丹斯電影節、和2009年第41屆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導演雙周單元。

結合數字時代中超現實這一概念,特羅拉馬不斷探索現實和虛擬世界之間的相互聯繫。自 2006 年印尼萬隆成立至今,三名成員菲比·貝比羅斯(Febie Babyrose),赫伯特·漢斯(Herbert Hans)和路迪·哈圖瑁拉(Ruddy Hatumena)創作出涵蓋視頻、裝置、電腦編程和公眾活動等反映數字媒體影響對當下社會環境認知的各類作品。將語言、文本、機智、序列和交互融入其多樣的實踐中,特羅拉馬以一種全球的認知方式對印尼的政治和文化環境作出深刻思考。特羅拉馬被視爲印尼最具潜力的藝術家團體之一,他們的作品於世界不同的地方展出。特羅拉馬曾於溫溫哥華亞洲當代藝術國際中心(2017)、利物浦雙年展周邊項目(2016)、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館(2015)、墨爾本維多利亞州國立美術館(2015)、日本森美術館(2010)等地舉行個展。大型聯展包括墨爾本維多利亞州國立美術館(2020)、澳大利亞國家美術館(2019)、馬尼拉當代藝術設計博物館(2018)、新加坡美術館(2017)、光州雙年展(2016)、法蘭克福藝術協會(2015)、阿德萊德Samstag美術館(2014)、第七屆亞太當代藝術三年展(布里斯本昆士蘭藝術館及新現代美術館)(2012)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