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angMalingue

Back to 個展

Porous

[18.01.25 – 22.02.25]

(藝術家)

王之博

(地點)

Christian Andersen畫廊,丹麥哥本哈根Frederiksholms Kanal 28A

(相關網站)

很高興分享王之博的新近作品正在Christian Andersen畫廊展出。以下為Laura McLean-Ferris為此次展覽撰寫的短文:

這些存在於有知覺生命邊緣的事物擁有靈魂嗎?植物、機器人、死物、藝術品、神經網絡;諸如Alexa和Siri的AI;金融市場;上帝;大腦中的灰質,隨著它的萎縮我們知識和記憶像是被覆蓋了一層薄雪。嚴格來說繪畫並沒有生命,但它可以呈現超越技術、直指精神層面的表現。繪畫是藝術家內心世界的某種映射。畫家通常還具有一種獨特的能力來賦予事物以生命。畫筆的軌跡、顏色的塗抹,這些處理凸顯了一些事物的存在感,或使一些部分看起來平淡無奇。我認為這些對於生命的存在/缺失的掌控是王之博作品的核心。這種取捨是她在工作室發生的日常:火車上的兩位乘客看起來像是植物或雕像;一個人的臉變成了有著空洞眼神的面具;另一個木制人偶似乎能看穿她;被紙包著的梨像是嬰兒被包裹著一般,於是某一個時刻,它們變得像是嬰兒一樣……這些主體的怪奇狀態也體現在王之博的構圖之中。構圖再現了主體與物之間的凝視,並試圖勾勒出物對凝視的回望。

王之博所描繪的物體還有著與之不符的溫度:水果有著人體的溫暖,而皮膚有著植物的涼感。她在近期的畫作中反復使用著象徵寒冷的結晶圖案。像是雪人一般的人物也常出現在她的作品中,它們那瘋狂、帶著戲謔的黑色眼睛直視著你,卻像虛無一般從不與你對視。雪人是一個我們司空見慣的題材。我們從小被鼓勵去賦予雪人生命,為它戴上圍巾、帽子以及其他裝飾品來試圖將它引入有生命的世界。然而,王之博指出這些形象並不是雪人,而是利用我們對「雪人」這個概念在我們眼前自行組成的形象。精確的歐幾里得圓之中包含著數個同心圓。這些構成經典雪人身體、腦袋的圓形在王之博的畫作中顯得過於完美。它們是什麼?回音?振動?數學?脈衝?能量?就像我們可能將雪人錯認為是活物一樣,我們對於如朋友一般給予陪伴的智能科技有同樣的誤解。由公式、算法、技術、信號搭建而成的AI或其他科技看起來總是友好的,卻有一雙直視我們的眼睛,超越我們,看向永恆。

— 譯自由Christian Andersen畫廊提供的文字,作者:Laura McLean-Ferr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