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凌畫廊很榮幸參加本次菲律賓藝術博覽會,我們將會展出一系列由不同藝術家跨越不同形式的藝術作品。袁遠(浙江,1973)和王之博(浙江,1981)的繪畫,以及卡勒‧英納斯(愛丁堡,1962),洛朗‧格拉索(法國,1972),紐利‧庫祖詹(土耳其,1971),還有藝術家組合特羅拉馬(印度尼西亞,2006年成立)的作品。馬凌畫廊將通過多樣的視角呈現東西方藝術家的相互對話。
洛朗‧格拉索是一位重要的概念藝術家,透過他的作品藝術家將觀眾以個人或集體形式傳遞到一個質疑與發現、不可能的與現實的、知識與信仰的思想領域。將會被展出的作品來自他的《Studies into the past》系列,通過藝術家細緻和經過深度研究的敘述,將過去和未來放在了同一個時間軸里。格拉索的作品在馬塞諸塞當代藝術館(2017); 蓬皮杜中心梅斯分館(2016); 巴黎Etrillard基金會(2016); 巴黎國立網球場現代美術館 (2012)被大量展出。2016年格拉索為作品《Solar Wind》揭幕,這是一個被放置在巴黎13區的重要永久裝置。
卡勒‧英納斯是他那一代藝術家中享譽國際的抽象畫畫家。他以單色調卻生動的極簡主義畫作而聞名,英納斯解釋每一副作品都從圖形、人物、建築特徵或者是自然遺跡出發。這些契機都被作為說明文字,驅散神秘的同時也製造神秘。本次展出的作品是《Untitled Lamp Black No 17》(2014); 兩種色調合併具有鮮明的英納斯式風格。油畫從中間垂直被橘色和一種近乎黑色的顏色分開。英納斯的作品被眾多公共展覽機構收藏,比如紐約古根海姆美術館; 倫敦泰特美術館; 巴黎蓬皮杜藝術中心; 舊金山現代美術館; 澳大利亞國家美術館; 休斯頓當代美術館; 蘇黎世美術館; 愛爾蘭現代美術館; 蘇格蘭國立現代美術館。
紐利‧庫祖詹創作的畫作探索當下全球化大都市是如何變成現代生活的量化者,建築是如何決定人的行為和思想。他的畫探索了城市景觀的同化,反思這一結果帶來的既讓人熟悉又令人恐懼的經歷。本次展出的是庫祖詹的近期作品 《Surfaces》 (2016) 和 《The Loading & Reading of Density》 (2016),作品主要描繪了在冰冷的幾何圖案之中現代生活中常見的幽閉恐懼感和匿名性。庫祖詹的作品不僅僅在很多國際機構和展覽中展出如伊斯坦布爾Pera美術館, 同時也是伊斯坦布爾現代美術館的永久收藏。
特羅拉馬被廣泛認為是最振奮人心的新興的印度尼西亞藝術家組合,由菲比·貝比羅斯,赫伯特·漢斯和路迪·哈圖瑁拉三人組成。他們的作品媒介橫跨錄像到光柵印刷,把對於城市生活、發展和政治反響的反思融入到平常之中。將會被展出的是光柵印刷作品《Classroom》 (2016) 和 《Theatre》 (2016);根據觀者的角度不同而變化,升高的空座位和反轉過來的情緒化字幕,讓劇情變的從未有過的伸手可及卻也讓人思緒混亂,觀者將會要面對看不見的觀眾。特羅拉馬有許多展覽包括了韓國光州雙年展 (2016); 阿姆斯特丹Stedelijk 美術館(2015); 墨爾本維多利亞國家美術館 (2015); 日本森美術館 (2010)。
王之博是知名的中國畫家,她用顏料在畫布上混淆觀眾對於時間和空間的概念,通過繪畫的主題超越傳統主義,既好奇又富有挑戰。《母與子》 (2015) 這幅作品展現了宗教性的一幕。一位坐著的母親抱著一個臉部模糊到令人感到恐懼的孩子,作品提升了觀眾企圖通過臉部特徵和表情獲取信息的意識。王之博的作品曾在世界各地展出,包括了重慶藝術博物館(2015);悉尼Penrith Regional畫廊(2014); 台北當代藝術館 (2013);北京今日美術館 (2008)。
袁遠是知名的中國畫家,他把畫布當成是一種對人性和逝去時間的探究。袁遠的繪畫主題多為建築物的室內空間,袁遠將會展出《無題》(2016),描繪了一個諾大的掛有窗簾的房間,空無一人但是卻被無名居住者留下的遺物所裝飾,這些元素和莊嚴豪華的景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袁遠的作品曾在巴黎,香港,新加坡,上海,橫濱,台灣等地所展出。他的作品也被許多機構收藏,包括悉尼白兔基金會,維也納Pomeranz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