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angMalingue

Back to 藝博會

展位: Green 3

[02.11.18 – 04.11.18]

(地點)

OVAL Lingotto Fiere, via Giacomo Mattè Trucco, 70, 都靈,意大利

(相關文件)

(相關網站)

馬凌畫廊很榮幸帶來何意達(中國),傑里米.埃弗雷特(美國),高倩彤(香港),周奧(葡萄牙),四位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的藝術家的作品,從不同的創作觀念和藝術實踐來聚焦日常。

何意達b.1980)對臨時的,無序的狀態,或無足輕重的存在的物體有興趣,例如:街頭堆放,裝修時場景和材料本身等等。她在這些物體上研究材質,體量和相互關係等等的雕塑語言並將它們延伸到她的藝術實踐中。她的作品通常包含從不同生產方式和來源的物品與材料:藝術家手制的部分或定制的部件,現成的普通物品和廢棄材料等。這種整合有意無意的體現出了何意達對於所見的現實事物的模仿和再現。何意達的作品並不是關於崇高性,也並不是需要放大的日常細節。她的實踐是通過在製造藝術這樣一個過程和製造出藝術品這樣一個最終的結果去挖掘關於一些藝術本身課題的思考。她曾在上海A+當代藝術中心,北京C-Space舉辦個展,作品曾香港、北京、上海等地的群展中展出。

傑里米.埃弗雷特b.1979)的作品正體現了他對這個世界的神秘的觀察方式。埃弗雷特在「平凡」中尋找美感,時間的流逝總以不同的形式被反映在埃弗雷特的作品中。埃弗雷特熟知自然侵蝕力對物料的影響,因而將其收納為創作的一種力量。埃弗雷特的作品探討了空間的本體論,每一個空間都是獨特的,每個空間中的時刻都不可重復。埃弗雷特對空間環境的乾預以照片的形式收藏,或是以物件為載體吸納,埃弗雷特並不企圖佔有這些空間和場域,他試圖進行短暫性的實驗。如同空間沒有邊界,埃弗雷特的實驗將會永遠進行下去。傑里米.埃弗雷特曾在洛杉磯、紐約、舊金山、巴黎、特內裡費島和香港等地舉辦個展。埃弗雷特近期參與了在特內裡費藝術空間舉辦的群展,其作品也曾在芝加哥現代藝術博物館中展出。

高倩彤(b.1987)的作品涉及不同媒介,包括繪畫、錄像、數碼打印等,以觀察身邊世界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她所動用的意像大多來於日常生活,而她講述的重點恰恰是在種種日常面貌中發現的啓示。她關注「物件」所帶來的影響,透過各式不同媒材,探究私密物品在人們身上所投射的心理作用,以及個人賦予物品的特殊功能。透過創作來檢視個人生活狀態,借此疏理其與城市之間的關聯。她關注和發掘不同圖像和物件在居家和城市層面上所體現的特殊功能及衍生的心理影響,從而理解人們對生活和將來所投注的期望和當中的情感落差。高倩彤曾獲頒香港藝術發展局所辦法的藝術資助(新苗資助)(2014)、香港 2013-2014 Pure Art Foundation獎金 (2014)、以及華宇青年獎評委會特別獎(2016)。曾參加第八屆海參崴視覺藝術雙年展、亞洲協會香港中心、香港Para Site藝術空間等機​​構的展覽。

周奧(b.1979)是城市空間的「解碼者」,他喜歡觀察大都市中複雜而顯著的混亂特質,繁華街道的聲音與秩序,快速行駛的地鐵,密集的空間都是其作品的核心主題。他系統地記錄、分析、抽象與分解這些現象,創造出一種可編碼的闡釋,這過程本身也是一件藝術創作,他在尋找都市複雜本質中的秩序與內在邏輯。周奧藝術實踐的目標超越了對城市觀察之單純簡化,他實質是在尋找一種共同的語言,不僅適用於本土城市,也適用於國際性大都市。他嘗試發掘一種多個國家可共享的語言系統,而這也正是我們這個「超級現代性」時代的本質。周奧展覽遍及香港、葡萄牙、英國、澳洲、匈牙利與紐約。最近,周奧於葡萄牙里斯本希亞多國家當代美術館舉行個展。他曾駐留於德國柏林Lichtenberg Studios及於荷蘭Witte de With、南韓首爾Artsonj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