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洲是溫州人,九十年代初就讀於浙江美術學院(即今天的中國美術學院)版畫系。畢業後鄭洲一直以繪畫創作,同時以教授美術為職業,直到四年前才搬到北京開始一門心思自己創作。
鄭洲以畫畫反映思維永不停息的流動,對外界信息的接收及反饋,對內心幻想和隱秘慾望的剖析,皆以繪畫為途徑為出口。鄭洲的繪畫基本屬於表現主義的範疇,技巧上看似漫不經心、隨心所欲,平面缺乏透視,顏色大膽線條狂亂,值得一提的是他在作品中突破時間空間的邏輯,不受制約的純主觀性的東西,像意識流文學中對靈感、直覺和潛意識的表達,連綿、多變、跳躍。例如在作品《天葬現場》(2017),《謀殺案之死虎》(2017)中的多重視角;在作品《生命之源》(2016),《達芬奇之疑》(2016)中如電影中“閃回”般的重疊圖像;在《二人行》(2017)中竟任性地加了一個局部的特寫,這種打亂時空,嘗試表達人物、事件多面性的手法經常出現在鄭洲的作品中。
在和鄭洲的交談中,發現他記得自己每一張畫創作的時間、過程和情境,他對繪畫本身沒有任何焦慮,似乎覺得繪畫遠遠沒有窮盡,即使在任何意想不到的材料都可以用來做藝術品的今天,畫布也不存在任何局限,對他來說畫佈如像星空一般無限遼闊。鄭洲畫畫可能就像常人頭腦裡面的聯翩浮想和綿綿思緒,意識流動永不停息,鄭洲只是快速地將其轉化成畫面。因此,鄭洲的作品中較少有意識地出現系列作品,但即便是這樣,仍然有一些反復出現的意象:
人群——他們總是表現為面目可疑的烏合之眾,起哄、圍觀、騷動、指指點點。
動物——尤其是大象、鹿、鳥這些有靈性的動物,但常常都處在一種瀕臨毀滅的危險境地,絕望無助。
叢林與河流——當人物或動物必須出現在一個場景中時,這個場景往往就是叢林與河流,這應該是無意識構建的一種意象。
筆刷覆蓋的白色塊面——可以想像在幾乎完成的畫布上,鄭洲意猶未盡,故意做一些破格之舉,不破不立。
懸象——星宿圖會出其不意在畫面中,鄭洲喜歡用“懸象著明”這齣自《易經》的四個字來描述他的繪畫創作:天象懸在星空中,無比光明,鄭洲覺得自己就是把各種“象”(現象)羅列在畫布上,明明白白,毋須解釋。
鄭洲1969年出生於浙江溫州,1990-1994年就讀於浙江美術學院版畫系,1994-1996在中國美術學院版畫系工作。 1997-1999年就讀於中國美術學院油畫系研究生課程班,2000-2010年在中國美術學院附中工作。 2013年至今,以自由藝術家身份生活於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