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凌畫廊(香港/上海)很高興能夠在Condo紐約中推出兩位藝術家,傑里米·埃弗雷特(生於1979年,美國)和鄭洲(生於1969年,中國),對兩位藝術家的挑選,體現了畫廊對促進東西方多元交流的推動。
傑里米·埃弗雷特的作品似於句子的片段 —— 一種抒情詩詞的篇章,以忘情但又精準的方式宣讀給全世界。由景觀建築改投藝術創作的埃弗雷特, 在多倫多大學完成藝術碩士學位。 在科羅拉多州土生土長的埃弗雷特,成長環境充滿了原生態空間, 經常與孕育脈動的赤裸大地接觸。 受大地藝術大師羅伯特•史密森 (Robert Smithson) 和邁克爾•海澤 (Michael Heizer )影響, 他的作品微妙地從程序和創作演變為從直覺出發,作品從未完滿創作至完成, 其意義只存在於美與凋零的轉換之間。
無論是站在 《墊畫》(2018年)其暈染的藍色色調,或《曝光光箱/玫瑰》(2018年)其由燈光照出的紫紅漸變的渲染,觀眾在視覺上產生移動的錯覺,反射性的表面,引誘和挑逗人的目光。引用動態的感官,《就地 #8》(2013)照片中的人正在走動,其作品以簡陋又隨意的方式固定在木框上。 《肯尼天堂》(2017)喚起了一種緊繃的狀態,作品中一張折疊椅和牆壁之間鑲嵌了一個棕櫚樹盆栽。埃弗雷特的作品不僅研究不同的媒介,更試著尋找其中的平衡,反過來要求觀眾露出弱點。
相反的,鄭洲是一位依賴本能的畫家,他的筆觸閃躲又大膽,帶了一種迫切感——去捕捉、去描繪這充滿情欲與奧秒的宇宙,這些我們人類與藝術家同時見證的一些現象。 參考著 《易經》(“The Book of Changes”),鄭洲引用天文學,評論構成我們宇宙的各種成分,以色彩和技巧模仿它的連綿、多變、及跳躍。
意象、人群、動物、及物體 —— 日常生活中的元素是鄭洲的主角,但沒有任何東西保有原樣。在 《勝利者》(2014)中,一群人撐起了主角的軀幹,他舉起手臂,畫中通過輪廓和扭曲的肢體強調了人們的熱情和興奮。鄭洲對宇宙的興趣在《指月》(2014)裡呈現,一個身體靠在一張綠色火焰床,彷彿是天空中燃燒的星星。《猴山之王》(2014)中有反覆出現的動物主題,一個巨型的猴子像幽靈立於臥倒的人像前,而《溝通的密碼》(2018)似乎是一幅圖像和數字的拼貼,結合多變的繪畫技巧、人物和深度感,提供了各種各樣的隱喻性和偷窺的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