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angMalingue

Back to 藝博會

馬凌畫廊參加西岸藝術與設計博覽會2017

[09.11.17 – 12.11.17]

(地點)

西岸藝術中心,上海,中國

(相關文件)

(相關網站)

馬凌畫廊很榮幸參加本次西岸藝術與設計博覽會,將在主展位呈現藝術家艾域克.柏達(法國),謝素梅(盧森堡),袁遠(中國),周育正(中國台灣),洛朗‧格拉索(法國)的作品。馬凌畫廊於2010年在香港創立,並於2016年在上海西岸成立第二個空間,致力為合作藝術家們提供更廣闊的交流平台,在概念和美學上拓展創作的空間,積極展示影像、裝置、繪畫和聲音等不同領域及創作媒體的藝術作品。

位D7 : 謝素梅, 洛朗‧格拉索, 傑里米 · 埃弗雷特, 袁遠, 艾域克 · 柏達, 周育正

謝素梅1973年出生於盧森堡的一個音樂世家,父親是來自中國的小提琴家,母親是一位英國籍的鋼琴家。她自幼學習古典音樂,接受嚴格的鋼琴和大提琴的訓練。因為渴望更加自由的創作空間,而非囿於一種形式,她選擇在巴黎高等藝術學院學習視覺藝術,並於之後在當代藝術領域找到自己的舞台,讓她把自己對音樂、文學、舞蹈、表演等多種藝術形式的熱愛都糅合在一起。謝素梅的作品不受風格和題材的限制,充滿好奇心。多年的音樂修養又讓謝素梅對聲音、旋律、時間、氣氛這些抽像元素擁有敏銳的感受力。她的作品不受媒介限制,攝影、雕塑、裝置、錄像,無論任何一種媒介和材料,都可能在她的手裡轉化成一些或許優雅浪漫,或許輕鬆雋永的感覺,媒介對於她來說只是將意念、想法和情緒物化的手段。

洛朗‧格拉索1972年生於法國巴黎,他的作品往往以歷史考證和科學文獻為出發點,對歷史上的超自然現象和奇異事件展開調查,他對那些隱秘的、不可見的,卻同時對我們產生巨大影響的事物深感興趣。格拉索的作品涉及影像、裝置、繪畫和公共空間藝術等各種媒介,引導觀眾遊走在過去與現在、質疑與發現、奇觀與現實、知識與信仰、科學與藝術之間,為我們開啟新的認知之門。他的影片既壯美磅礴又充滿了神秘氣氛,有著模糊的時間觀,讓人難以分辨過去、現在還是未來,那些展現世界奇蹟的影像引人入勝的同時又有著末日來臨般令人惴惴不安的恐懼感。

傑里米 · 埃弗雷特1979年生於美國科羅拉多州,他的作品正體現了他對這個世界的神秘的觀察方式。埃弗雷特在“平凡”中尋找美感,時間的流逝總以不同的形式被反映在埃弗雷特的作品中,他熟知自然侵蝕力對物料的影響,因而將其收納為創作的一種力量。埃弗雷特的作品探討了空間的本體論,每一個空間都是獨特的,每個空間中的時刻都不可重複。埃弗雷特對空間環境的干預以照片的形式收藏,或是以物件為載體吸納,埃弗雷特並不企圖佔有這些空間和場域,他試圖進行短暫性的實驗。如同空間沒有邊界,埃弗雷特的實驗將會永遠進行下去。

袁遠出生於1973年,他的創作對象主要是建築物的內部空間,有些曾經宏偉,如有著新古典主義風格的拱門和陽台的大廳;有些則格局較小,如舊公寓大樓的入口。這些場所都有著一種荒蕪與被棄置感,觀者僅能憑畫面上留下的絲微痕跡,想像昔日的芳華光景和興盛。對袁遠來說,廢墟似乎能為我們帶來某種安全感,而且這些現在被遺忘的場所,曾經是人們造訪的公共空間,斑駁表面上留下訪客穿梭的踪影。袁遠並非旨在呈現建築物及場所的現有面貌,相反是要從人去留空的環境中,尋找殘留的歷史痕跡、往日的風光。

艾域克.柏達於1972年生於法國巴黎,在新一代法國藝術家中備受矚目。他擅長挪用、改造、轉換現成物,把日常生活中人們習以為常、視而不見的物件從其功能性中抽離出來,它們被孤立、被拆解、被堆積或被重組,物件本身的概念被適度消解,在展覽的語境下產生新的語言指涉和審美意義。柏達認為,被用過的物件是最好的藝術材料,因為它們避免了藝術中對材料的傳統詮釋,從而更好的呈現超越物質的精神層面。

周育正1976年出生於台北,畢業於法國國立巴黎高等藝術學院與塞納河研究計劃學程。他擅長處理美學與社會的雙面操作,強調於視覺造型背後的工作程序,關注於如何在既有事物的機制中產生出另類的操作與思考模式,並在“非典型合作”中產生出相對應的另類利益,同時顯露出既定事實的問題。週育正在過去的實踐中透過機制、藝術史、自傳等議題不斷地探究現代性的演繹,並由雕塑、繪畫、數位、文學或表演發展其美學形式。

ArtReview Asia現場單元

X15
王衛
樹影, 2015
馬賽克磚塊
1350 x 1020 厘米

在ArtReview Asia現場單元中,馬凌畫廊將會呈現藝術家艾域克 · 柏達和王衛(中國)的大型戶外裝置。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王衛的戶外作品《樹影》是為博覽會特約製作,他將西岸藝術中心門前圍繞著一棵白玉蘭的水泥地面覆以顏色相近的馬賽克瓷片,而馬賽克的樹影在一天中的大多數時間裡面都與真實的樹影錯位。作品延續王衛一貫的創作思路,通過對既定空間的介入和物理性改造,讓觀眾建立新的觀看方式,重新思考我們與周圍的關係。

X4
艾域克 · 柏達
庫比育 3.3, 2017
鋼、尼龍
240 x 240 x 210 厘米

X9
艾域克 · 柏達
大氣, 2016
亞克力、油、電風扇
183 x 82 x 82厘米

柏達受達達主義和法國新現實主義的影響,對消費社會和工業文明里的各種產物和現象加以利用,他的作品試圖通過重新組合現成物以製造新的情境,從而提出對人們漸漸固化的思維定式的反思。作品《庫比肯3.3》(2017) 是十多張床墊彈簧疊放而構成的一個立方體,彈簧金屬線圈因為交錯重疊而產生奇妙的視覺體驗。位於西岸濱江的戶外裝置《大氣》(2016),一個灌滿食用油的透明亞克力容器內,有一台運轉中的立式風扇,葉片因油的阻力而轉動緩慢,帶出液體內部細微的波瀾。通過改變物件所處的環境,一種普通的物理運動突然變得離奇,這也是艾域克﹒柏達作品的普遍主題:用一種中性、基礎、原理性的情境來反映世界,製造新的觀看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