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angMalingue

現在與過去的歷史、無法調和的沖突和張力,連續閃現的手繪圖像—-這些都是孫遜藝術實踐的特徵,融合了美術與動畫之間的界限。中国美術學院版畫系畢業的孫遜曾在著名的母校執教,直到2006年創始了自己個人的動畫工作室π。他的作品主要涉及把色粉、木刻和傳統墨汁等材料制作成圖像並轉化為影片, 通常在沉浸式的情景下呈現。孫遜的藝術作為回憶的戲劇,充斥著破碎的片段和熟悉與超現實圖像的不和諧並列,揭示著政治真相無爭議的表面。

孫遜1980年生於中國東北阜新。盡管大部分地區都在鄧小平的經濟改革下進行痛楚的重塑,孫遜成長的老礦區還基本維持著他出生時狀況:大喇叭廣播著宣傳口號,穿著制服的工人們川流而過,旗幟贊揚著初生卻未健全的「新中國」[1]。如此殘缺並疏離的國家歷史性,為瀰漫在孫遜視覺技藝中至關重要的敘述埋下了種子。這也決定了他作品中最急切的問題:中國要記住哪段歷史,又在哪段歷史中生存?

從孫遜的早期習作到近期的作品,多個主角反復出現在他的探索的編年史中。如蚊子——《昆蟲考古學》 (2005)的主題——靠吸取以人類為主的哺乳動物血液為生子,(角並在《安魂曲」(2007)等作品中多次出現。他敘事中最無可爭議的中心人物是被孫遜稱為“唯一合法撒謊者[2]”的魔術師。從《訛》(2006)到《魔術師黨與死烏鴉》(2013)和《主義之外》(2010),魔術師衣裝華麗的黑暗身影反復出現,代表著人性中向虛假妥協的一面。

重要的是,上述兩個角色匯集在早期作品《新中國[3]》中,於2008年翰墨美術館錄像浸入式的展覽中展出國現。如標題所示,作品指涉了孫遜幾年前收到的傳教書籍以及國家計劃自身改造的努力。在展覽正中屏幕的上方,字用黑色書寫的“History(歷史)”一詞繪於中國地理的版圖上,兩邊分別掛著標語“謊言”和“鬧劇”,淩駕在上的魔術師側影宣告著騙局,一邊一只巨大蚊子的毒針插在版圖上,顯然正在飽餐。

孫遜在近期的作品中摻雜創新技藝,並持續為他的中心主角發聲。例如, 2016年受愛彼藝術委員會委託創作的作品中,魔術師主題在時間探索的背景下重復再現。作為迄今為止最雄心勃勃的項目之一,電影《偷時間的人》(2016)是通過雕刻10000多個木刻來制作的,並利用墨水和數字掃描來制作3D動畫。這部錯綜復雜的電影以北京愛樂樂團的錄音為背景,通過連接古典和現代藝術,以及探索我們周邊世界的歷史和形而上學,形成一段延續許久的時間冥想。延伸至他最近的作品,《狂飙擎宇宙)(2018)做為孫遜在澳大利亞當代藝術博物館個展的主要部分,呈現了一幅40米長手工制作的樹皮紙畫,並用紫外線燈點亮作品。仿佛進入一個水族館,充滿驚奇和誘惑,觀者被超出尋常比例的主題包圍,從蝙蝠到貓頭鷹,與孫遜的敘事沈浸式地相遇。

孫遜構建了一個在他的祖國表面下隱匿現實的寓言——這種對話也適用於全球其他國家。他表達著他的同胞們接受欺騙並允許當權者對他們努力成果的非法吸食,並探索著他的國家將如何被別的國家看待。當這一頁被翻過,他問了一個更加全面的問題:終究內在和外在的哪段歷史會被接受並推崇?最終,孫遜探索著,然而更重要地,他沒有提供任何答案。最大的挑戰是帶著質疑不斷發問,而不是被動接受。孫遜的作品是精美呈現的另類歷史,在灌輸的恐懼,煽動的困惑和投射出的黑暗好奇心下迸發成長。

孫遜被廣泛地認為是中國最具才華的青年藝術家之一。他在2010年分別獲得中國當代藝術獎“最佳年輕藝術家獎”、臺灣當代藝術連線新潮賞獎以及意大利CIVITELLA RANIERI 基金年度獎學金。孫遜曾多次在世界各地舉辦個展,包括澳大利亞當代藝術博物館(悉尼)、翰墨美术馆(洛杉磯)、巴塞爾鄉村半州美術館(巴塞爾)、余德耀美術館(上海)。他也曾參加諸多知名聯展,包括古根海姆“何鴻毅家族基金會中國當代藝術計劃”、 大都會博物館(紐約)、伯爾尼美術館(伯爾尼)和國立臺灣美術館(臺北)。此外,他的錄像作品被廣泛展出於包括德國、奧地利、瑞典、韓國、巴西和伊朗等各地的電影節上,曾入圍第六十二屆柏林電影節短片競賽單元以及2010威尼斯電影節地平線單元。孫遜的作品被在古根海姆美術館、翰墨美术馆、阿斯特魯普費恩利博物館等重要機構永久收藏。

 

[1] “孫遜” Mathieu Borysevicz, 2008 年 7 月 至 10 月; http://hammer.ucla.edu/exhibitions/detail/exhibition_id/80

[2] “孫遜:藝術本來就沒有標準”ArtWorld 采訪, 孫遜, 中國當代藝術獎, 2010, p. 267

[3] 一位美國傳教士寫於 1914 年的書,後通過朋友傳到孫遜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