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angMalingue

Back to 群展

馬凌畫廊於雅加達ROH Projects呈獻藝術家群展

[24.02.17 – 17.03.17]

(地點)

ROH Projects, 印尼雅加達 Equity Tower 40E

(相關文件)

馬凌畫廊很榮幸在雅加達ROH Projects上帶來一場藝術家群展。為本次項目我們挑選了一系列作品,希望以此促成亞洲和國際藝術家,以及運用不同媒介創作的藝術家之間的對話。屆時我們將會展出洛朗‧格拉索(法國,1972), 紐利‧庫祖詹(土耳其,1971),法比安‧梅洛(法國,1981),袁遠(中國,1973)和王之博(中國,1981)的作品。ROH Projects成立於2012年旨在發展印度尼西亞和泛亞太地區的藝術家們更深層次的對話,本次展覽是馬凌畫廊與ROH Projects的一次合作項目,作為後續,雅加達ROH Projects藝術家的交換展覽將於2017年9月在香港馬凌畫廊舉行。

洛朗‧格拉索是一位概念藝術家,他致力於運用不同媒介把觀眾帶入一個不可能的與現實的,知識與信仰的思想領域。格拉索模糊了觀者對於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概念。他的作品《研究過去》系列結合了中世紀的繪畫技巧和看似同一時期的場景,引出了不可能的或是說科學無法解釋的元素。《Psychokinesis》描繪了一塊在空中懸停的岩石,這一幕可以追溯到他的同名影片,作品強調了過去和現在的雙重性。《Anechoic Wall》(2016),金色的書頁在不同的維度翻開,表達了格拉索的感官感受和他對崇高的贊美。格拉索的作品被展出於馬塞諸塞當代藝術館(2017);蓬皮杜中心梅斯分館(2016);巴黎Etrillard基金會(2016);巴黎國立網球現代美術館(2012)。2016年格拉索為作品《Solar Wind》揭幕,這是一個被放置在巴黎13區的重要永久裝置。

紐利‧庫祖詹是重要的土耳其畫家,他創造了關於城市化大都市的畫作。庫祖詹聚焦於大都市景觀的全球化語匯,透過層層顏料探索大城市所具有的特點和同質化。本次展出的作品是 《Base Source》(2016)和 《The Facade》(2015),描繪了兩種截然不同的通往都市生活的途徑。前者乾淨,透明的色調看上去很樂觀,白色的塊狀物穿透乾淨的天空。相反,《The Facade》(2015)用相同的藍色引發更深刻的反思, 擁抱現代都市生活中系統化的混沌。庫祖詹參加過多次國際性群展,舉辦了多次個展,作品在很多國際收藏如伊斯坦布爾Pera美術館中展出,同時也被伊斯坦布爾現代美術館的永久收藏。

法比安‧梅洛的創作多為錯綜複雜的墨水畫或水彩畫,將自己的個人故事以自畫像的形式展現在觀眾眼前。這次展出的是他近期的三幅作品。「Homme Volant」(2016) 是一系列動作學習步驟,一個男人戴著鳥喙的面具,身上披著紙板做的翅膀, 幻想一次沒有可能成功的飛行。「Etreinte par les mots, les livres la littérature pour traverser la nuit」(2016)和「Toujours plus haut」(2016)都描繪了單個的形象。前者是藝術家側身的自畫像,梅洛脖子上掛著一串書本。 「Toujours plus haut」中有大量的留白空間,藝術家渺小的形象緊緊抓住一根樹枝,眼往上方企圖爬到頂端。 梅洛的作品曾在紐約Drawing Centre (2015); 布里斯班昆士蘭大學美術館 (2014); 巴黎蓬皮杜藝術中心 (2013); 法國La Rochelle美術館 (2013)展出。他的作品被一些私人和公共機構收藏,包括了巴黎蓬皮杜藝術中心和巴黎Daniel and Florence Guerlain 基金會。

袁遠是知名的中國畫家,他把畫布當做是一種對人性和逝去時間的探究。袁遠的繪畫主題多見建築物的室內空間。他的畫具有很高的結構性和秩序性,但建築物的幾何細節又給作品增添了神秘元素。對細節的不可思議的操控,充滿他畫作的每一個的部分,特別是在作品《懺悔室》(2011)中所看到的馬賽克和瓷磚圖案。袁遠的作品曾在巴黎,香港,新加坡,上海。橫濱,台灣等地所展出。他的作品也被許多機構收藏,包括悉尼白兔基金會,維也納Pomeranz收藏。

王之博是知名的中國畫家,她的畫作超越了傳統主義,充滿好奇心又富有挑戰精神。在作品《騙局》(2015) 中,她運用精心安排的擺放方式和錯亂的比例,擾亂了一個經典的水果主題的靜物畫,在水果的輪廓中隱藏了身體的造型。作品《襁褓》(2016)中,她進一步運用了擬人的手法,四個隱藏的頭顱被放置在桌上,桌子底下隱蔽在桌布里有三個身體形狀的梨子。王之博的作品在世界各地都有過展出,包括了重慶藝術博物館(2015);悉尼Penrith Regional畫廊(2014);台北當代藝術館(2013);北京當日美術館(2008)。
///

ROH Projects於2012年成立,旨在於印度尼西亞和泛亞太地區的藝術家們更深層次的對話。它專注於為新晉藝術家提供一個另類的平台,同時協助較成熟的藝術家發展。 ROH Projects曾與多位國際藝術家合作,並參與亞洲各個藝博會。

馬凌畫廊於2010年成立,旨在促進亞洲與國際當代藝術家之間的批判性對話。這些新晉與知名藝術家結合了美學理念與概念性創新,在錄像、裝置、繪畫和聲音藝術等領域不斷突破。2016年畫廊在上海西岸成立第二個空間,為藝術家創建了一個更寬廣的交流溝通平台。除了豐富多樣的個展,畫廊亦突破界限,不遺餘力地與國際策展人合作,促進藝術交流及策劃公共藝術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