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angMalingue

Back to 藝博會

2016 年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

[22.03.16 – 26.03.16]

(地點)

香港會議展覽中心, 藝廊薈萃 : 展位 3C09

“在某些幾近出神的內心狀態裡,儘管眼前的奇觀是何等平庸,它還是將生命的深度表露無遺並成為其象徵。”-波德萊爾《我赤裸的心》(頁29

波德萊爾闡明了“外在的壯觀如何揭示內心的宏偉”,19世紀法國哲學家加斯東‧巴舍拉如是解釋(《空間詩學》頁190196)。從文學和心理角度出發,我們所認識的親密感是個體在肉身、情感、認知和經驗層面上回應周邊環境的過程。這種親密感的表達則視乎個人感知及所身處的氛圍。是次展覽以親密感為主題,匯集王衛(1972年生於中國)、高倩彤(1987年生於香港)、袁遠(1973年生於中國)、傑里米‧埃弗雷特(1979年生於美國)和黃炳(1984年生於香港)的作品。從個人到政治、居家、記憶和物質領域,每位藝術家藉別樹一幟的視覺語言積極探索這個過程,意在彰顯其多元而細膩的斷層。

資深中國藝術家王衛以裝置藝術見稱,是90年代末的藝術和策展群體“後感性”的核心成員。王衛對空間尤其關注,以之作為媒介去勘察真實和自然,托展既私密又公開的觀點。瓷磚裝置作品“自然史5”(2016)覆蓋是次展位地板,另外還有作品“故居“(2009):王衛複製出毛澤東的洗手間-一個本質上極為私密的居家空間。其不合乎比例的擴張並非藝術家單方面的政治聲明,而是領導者的潛在弊端的象徵,敦促觀者反思他半人半神的地位。

新晉香港藝術家高倩彤同樣關切親密性與居家空間的聯繫,以更日常的手法將當中的社會學意義抽絲剝繭。“盡可能的白”是她將收集得來的相片像素化的印刷作品。高倩彤替相中住宅大樓的鐵欄杆塗上白色,把私人空間的局限表露於觀者眼前。

在探索人們珍而重之的事物之時,資深中國藝術家袁遠更著眼於記憶所驅動的意義,以細緻的筆觸在畫布上還原記憶或想像中的內景。作品“隱私”(2016)繪畫一個以艷紅布幕為主體、映襯著摩洛哥或印度手工藝品的臥室。縝密而不失細膩的畫面非但不是金碧輝煌,反而吐露了一種俗氣,而從天花懸垂的金屬風扇甚至讓人聯想起妓院。我們無從判斷畫中的建築空間是身處中國抑或歐洲,但集藝術家的幻想和回憶於一身的景觀還是娓娓道出已不復再現的昔日記憶。

作為更恍若隔世的反思,新晉藝術家傑里米‧埃弗雷特那溫婉如詩、脆弱如蝶的傳譯是親密感的另一明證。作品“Untitled”(2015)若隱若現地滲透著一塊絲網曾經的存在。此外,一系列醉人的結晶色情雜誌意味著性的同時亦圍繞流動價值條件展開討論。如此一來,從對情緒感受的容量以至個人快感,埃弗

雷特的作品都呼應了個人對親密感的詮釋。

以親密感跟肉身和情感有關的懸念為出發點,展位劃分出來的部分將展示新晉香港藝術家黃炳的視頻作品“狗仔式的愛”。以慾望、著迷和羞恥等極端為命題,黃炳闡述一個拘束的男生對一個乳房長在背後的女生的癡迷。動畫圍繞著自身無法駕馭的情慾,直至兩人開始交往後男生終於明瞭真心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