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angMalingue

Back to 藝博會

2022 巴塞爾藝術展巴塞爾展會

[13.06.22 – 19.06.22]

(地點)

Messeplatz 10, 4058 Basel, Switzerland

(相關文件)

(相關網站)

馬凌畫廊在2022年回歸巴塞爾展會,榮譽呈現周育正、許鶴溪、關尚智、劉曉輝、法比安·梅洛、娜布其、謝素梅、黃炳、楊嘉輝、袁遠及鄭波等藝術家超過二十件重要作品。

馬凌畫廊此次展位亮點包括周育正一組新近系列繪畫,此組作品進一步發展了藝術家在2020年疫情爆發時開創的獨特繪畫技法。著於紙張上的極細膩漸變顏色,完全是通過藝術家自創的手工繪製方法造就的。在著色過程中,藝術家必須精準把握多種礦物顏料顆粒在平滑義大利紙張上的流動狀態,以取得連綿、富有層次感的漸變效果。在多個紙張上獨立完成著色工序後,藝術家檢視顏色與塊狀的關係,並最終將形狀色彩各異的紙張裱貼於畫布上。此系列中的三聯繪畫作品《三個液態的故事:水、淚與汗》(2021)首次將此種獨特繪畫方式與詩意語句相結合,以反思當代生態狀況、社會現實以及勞動等主題。通過加入探索三種不同性質液態的文本,周育正讓抽象作品如流水般的形式與主題內容達到了高度融合。

法比安·梅洛在過去的十餘年時間內不斷探索動物性生命、蛻變運動及人類與自然的關係等主題;其最新畫作《候鳥》(2022)是他迄今為止創作的最大尺幅平面作品,回顧了藝術家青睞的主題形象:代表了藝術家本人的青年男性形象與一群火烈鳥自由飛翔的愉悅場景。此幅極具代表性的畫作中出現了多個代表藝術家風格的視覺元素,包括穿著條紋長褲的詼諧人物形象,以及傳統中國藝術對梅洛的影響——俐落、整潔且大量留白的畫面構圖,以及將色彩豔麗的生靈轉換為黑白的處理方法等。藝術家對人類及動物傾注同等的精力;鳥類的羽毛、喙與人物形象的護目鏡與指頭等細節同樣精緻。與梅洛創作的其他繪畫作品不同,《候鳥》並沒有呈現如戈雅版畫所描繪的景象一般的對峙、包圍場景,而是探索了奇幻、富有童真喜悅意味的和諧共處景象。

黃炳受紐約新美術館委託創作的最新動畫影像作品《唔好意思遲左覆》(2021)於2021年「黃炳:你的沉默鄰居」大型個展中首次展出。故事的主人公與藝術家同名;他對靜脈曲張的特殊癖好驅使其誘惑一名百貨公司老年女性經理供其檢查腿部血管,並最終陰差陽錯被吸入經理小腿內,開始了一段奇異的旅程。黃炳以在身體內部的陷阱為隱喻,影射了當今社會的困境,以及人們的孤獨狀況:「假如你有試過遠足時誤墜結界,有試過在停車場不停轉圈亦找不到出口,有試過深夜在家中的防盜眼和門外一隻黑雞四目相投,你就會明白我現在的處境。」黃炳亦在展位呈現同樣出現於「黃炳:你的沉默鄰居」展覽中的3D打印牆面作品《我是最後的》(2021),作品上的二十八段句首押韻詩句可被視作是激昂的藝術宣言,全面地涵蓋了藝術家多年來關注的主題及意象。

袁遠多年來以近似照相寫實主義的手法描繪建築及室內空間環境,其最新繪畫作品《自由落体之二》(2019-2022)將宏大華美的戲劇性空間碎片化處理,在其中添加了如數碼圖片錯位一般的詭異細節。在此畫作中,袁遠細緻地描繪了一個壯觀歌劇院的內部空間,並以其標誌性手法抹去了人類形象的蹤影。然而,這空曠、貌似要將觀眾吸入其中的空間似乎正在分崩離析:其中的座椅、包廂或高層看台均被塗抹、扭曲,變成了如碎鏡一般的表面,反射了帶有奇異光芒、結構複雜的異質空間。窗戶和鏡子常作為與室內環境相符的物件出現在袁遠的繪畫作品中;通過在觀眾席添加突兀的碎裂鏡面情景,他在這件大尺幅作品中挑戰了封閉建築空間的自洽性,也通過在構圖下方進行留白處理強調了畫面縱深維度的虛構性質。

馬凌畫廊展位的亮點還包括鄭波於近年持續創作的一系列紙上素描作品。自疫情發生以來,鄭波便頻繁前往森林環境中去繪製野生植物,對於他來說,這是一種基於有限條件考察、感知並記錄生命的方式。在寫生之初,鄭波嘗試去了解前人及學者們為各種植物取的名字,但隨著系列的進一步發展,他便不再執著於去了解植物的命名方式。香港地區的野生植物往往與彼此糾纏生長,鄭波的作品常描繪多種植物共生、盤根錯節的場面,而不是某株植物的單一型態。基於野生植物開展創作以及在自然環境中實現藝術項目的工作方式,讓鄭波得以與時節及植物達到高度和諧,而為畫作按二十四節氣命名——如「白露」或「秋分」等——鄭波也鼓勵觀眾超越四季的籠統意識,去考慮生命錯綜複雜的細節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