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angMalingue

山下紘加(1991年生於日本兵庫縣)在2017年獲得紐約視覺藝術學院藝術學士學位,在2019年獲得羅格斯大學梅森·格羅斯藝術學院藝術碩士學位,現生活工作於日本岡山。她在前身是一家診所的工作室中發展其繪畫實踐,以有泛靈論傾向的方式結合日常生活情境與心靈圖景,探索自然世界的精神性維度。她多年來創作的許多畫作均帶有柔和的超現實姿態:以《場(峠)》(2022)為例,這幅作品中的人類形象扶搖上升,在森林上空盤旋,擁抱彼此。在作畫時,山下在畫布上揮斥顏料,讓人物及自然形態逐漸顯現;她繼而在此過程中對畫面做出調整,用顏料覆蓋某個形象,或將某個形象轉變爲截然不同的物,但也常留下原初筆記的清晰印跡。通過直覺式地在畫面上累積色彩及形狀,山下的繪畫實踐揭示了異質、突發性的構圖邏輯,催生了一幅又一幅結構曖昧、不斷演變的畫面。

山下也指出,儘管其畫中場景看起來是夢境一般的,這些畫面事實上是忠實於其目之所及的現實的。無論是扁平、迅疾又代表了緩慢時間的《手上雪》(2022),還是意欲將人吸納至畫面內部的螺旋狀《場(身體)》(2022),對於藝術家來說,其中的顏色和形式都是真實的。她也指出,此種真實性與其對包括「場」在內的物理基本概念的興趣有關:在場之中,視覺所觸碰的事物並不是真實性的全部內涵。

山下常繪製人類形象,這些人物如皮埃爾·波納爾筆下的一樣不帶有鮮明的表情;然而,與此同時,她深深感興趣於發展高度抽象、無明確人物形象的畫面,將再現形式與抽象形式合而為一。包括《場(藍與綠)》(2022)及《場(面 II)》(2022)在內的近期畫作展現了這一點:這些小尺幅畫作均描繪了遼闊、延展的風景,完全獨立於人類存在,也不帶有敘事結構。神秘而富有魅惑力的《力(兩端)》(2022)及《穴》(2022)以同樣的方式拒絕澄清畫作中的形象主體,坦蕩地將解讀的權利留給觀者。

另一方面,作為一名曾接受嚴格日本書法訓練的藝術家,山下也積極地檢視傳統日本藝術及文學的當代重要性。她多次談起松尾芭蕉(1644-1694)的俳句(尤其是這位文豪的名作《奧之細道》),以及日本歷史上偉大畫家長谷川等伯(1539-1610)的作品。山下寬廣的近期畫作《場(柿樹枝枒)》(2022)便是模擬了傳統日本繪畫的卷軸形態,她也在此飄逸的畫面中引用了古典繪畫大師的多個經典元素。稀落構圖的核心是一棵柿子樹——這植物的現實來源就是山下在自家花園中種下的柿子樹——這柿子樹像是一面屏風,分隔了近處的孤立人物,以及遠處逼近的群體。山下在將獨特的夢幻視角與對人類命運的反思相結合,呈現怡然又詭譎的畫面。

山下紘加(1991年生於日本兵庫縣)生活工作於岡山。她在2017年獲得紐約視覺藝術學院藝術學士學位,在2019年獲得羅格斯大學梅森·格羅斯藝術學院藝術碩士學位。近期個展包括:GEN玄」,Taka Ishii畫廊,東京(2023);「風土」,Tanya Leighton,柏林(2022);「project N 84」,4層迴廊,東京歌劇城美術館,東京(2021);「Cosmos Remembered」,The Club,東京,及「情緒線」(與猪瀬直哉聯展),FOMO Art,台北。她的作品曾參加多個近期群展,包括:「Their private worlds contained the memory of a painting that had shapes as reassuring as the uncanny footage of a sonogram」(由塞德里克·池森策展),Matthew Brown,洛杉磯(2022);「Dancing in Dark Times」,Pippy Houldsworth Gallery,倫敦(2021),及「Daichi Takagi, Lucía Vidales, Hiroka Yamashita」,Taka Ishii畫廊,東京(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