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angMalingue

返回展覽

節日

[06.11.16 – 23.12.16]

(藝術家)

崔新明

(地點)

馬凌畫廊,上海

(相關文件)

馬凌畫廊榮幸宣布由BEAU建築設計的全新展覽空間將於上海西岸開幕。佔地270平方米,馬凌畫廊(上海)座落於上海的藝術樞紐區-西岸。西岸擁有各類型的藝術空間,包括兩座私人博物館、畫廊、收藏家空間以及藝術設計博覽會。正如創辦人馬凌夫婦所描述「馬凌畫廊(上海)的開幕,反映了我們對中國藝壇的承諾,為合作的藝術家提供更廣闊的展示平台,同時亦為觀眾帶來更豐富的觀賞體驗」 。馬凌畫廊(上海)將繼續呈現豐富多變的展覽和公共項目,激發亞洲及國際當代藝術家之間的交流合作。

馬凌畫廊(上海)的開幕展將呈獻中國新晉藝術家崔新明(1986年生於山東,現居於重慶)在中國內地的首次個展「節日」。崔新明畢業於四川美術學院,這位新晉中國藝術家的油畫作品以遼闊視野和豪邁風格見稱,不時強烈地展現出中國年輕一代激盪多變的思想世界。綜觀《記憶黑洞》系列以至近作《一個夢遊症患者的世界》和《東遊記》,崔新明以證人和評論家的身份,反思同胞為了鍥而不捨的現代化而選擇遺忘過去和與之相關的豐富記憶。

「節日」一系列全新的作品呈現了藝術家過去兩年間對於自我與現實的重新思考,也標誌著其藝術創作上的重大突破。崔新明的繪畫總是源自四季分明的北方和對故鄉的回望。處於遺忘角落的中國二三線鄉鎮城市被時代的餘波扭擰成奇異的場景,出現在藝術家對故里的遠觀和一次次牽引式的回溯時所產生的巨大落差之中,其中的暈眩感促成了作品中的光怪陸離。 《節日》系列從崔新明回鄉記錄的畫面展開:故人、儀式、慶典置於空蕩落寞的背景上,植物、房子的體量遠大於人類的生活痕跡,貫穿在畫面中的熒光綠色和光斑渲染著節日氣氛,也暗指著藝術家對於瞬間榮耀和光明的警覺。首次出現的自畫像回應著近年的沉澱和自省。

展覽沿襲了崔新明電影感的畫面和創作方式。他像導演一樣編撰劇本、記錄分鏡草圖,通過日常拍攝選擇「演員」,充滿巧合地把各個元素從慣有意義中抽離,試圖尋找現實和想像之間的不謀而合。 「似乎某一秒鐘的某一個切片會契合這個世界的真實感。」這是他和外界交換的平台與通道,排除單純依賴靈感的被動,形成可以不斷推演的基礎圖形。他對社會底層人群具有極其獨特的敏感,卻鮮少刻畫面部特徵,畫面中的人物往往背轉身體,僅靠衣著和動作透露著背景和身份。如《榮光-201512》中的人物形像,源自偶然拍到的摩的司機,不時在他的作品中以群體或個體的形像出現。他對寓言式敘事的迷戀或許來自於童年時期祖輩講述的青州民間故事,脫離背景的角色常被安插在劇情玄幻的舞台中,混雜著動物、神明、日常事物,以誌異式的方式講述著藝術家洞察的某種「真實」。

相較於展覽《一個夢遊症患者的世界》(2013)和《東遊記》(2014)時期的作品,崔新明的近作變得簡化而內斂。複雜的故事情節轉化為更為凝結的情境,從加法的敘述文變為現代性詩體。以細膩筆觸和豐富畫面見長的他離開了自己的舒適區域。曾經層次多變的紅雲被刮成大面積的單色瀑布;偏愛的灰藍色也歸於黑濁的背景和被壓平的透視。作品中仍具有宗教元素,指涉人類寄希望於神明的無力感,而之前畫面中直觀的佛龕和祭祀的場景如今全部暗藏在細節裡(如《榮光-201602》中像徵主教的紅色帽子、《無題(澆樹)》里人物的衣著)。但作畫過程並沒有減少,他不再完整地覆蓋顏料,而是留下每一層痕跡,保留畫面所蘊含的緩慢而真切的時間感。

崔新明執拗於繪畫、記憶、北方。他的創作是面對困惑和衝突時自我梳理的工具,帶有與生俱來的沉重和焦灼。面對「活化石」一般早已超出想像的現實世界,他亦以戲劇寓言式的作品驗證存在的荒誕,無意為之卻自然延展出對社會的觀察和剖析。 「我希望呈現一個獨立之外的平行的另一層世界,能讓你想像一個畫面,而不是想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