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angMalingue

返回展覽

幾重奏

[29.11.17 – 10.12.17]

(藝術家)

高倩彤, 關尚智, 特羅拉馬, 周奧, 尼克·克羅及伊恩·羅林森, Katerina Eleftheriadou, 克里斯·保羅·丹尼爾斯和山姆·米奇

(地點)

凱瑟菲爾德畫廊新藝術空間:北翼大樓[3號],曼徹斯特,英國

(相關文件)

「幾重奏」是一場圍繞全球城市景觀持續變化的群展。該展覽在曼徹斯特市中心的空置辦公空間舉辦,匯聚了香港、印度尼西亞和曼徹斯特的國際藝術家,尤其是周奧(葡萄牙/香港)、關尚智(香港)、高倩彤(香港)、尼克·克羅及伊恩·羅林森(曼徹斯特/柏林)Katerina Eleftheriadou (曼徹斯特)、克里斯·保羅·丹尼爾斯和山姆·米奇(曼徹斯特),以及藝術家組合特羅拉馬(印度尼西亞)。以列斐·伏爾的城市空間理論中的重復概念為重點,這些作品涉及專注於日常生活的節奏的建築與發展,反思「在時間和空間上沒有無重復的節奏,沒有重復,沒有迂迴,總之無法衡量」(列斐·伏爾,『節奏分析:空間,時間和日常生活』2004:7ff)展覽匯集了旨在再現的作品,並以此作為基礎討論城市在全球範圍內的發展這一拓展性話題。因此,「幾重奏」是建立在對這一術語理解的基礎上的,即不同節奏之間的相互交織並相互影響。

高聳的開放式公共雕塑《紀念碑》(2012) 出自曼徹斯特/柏林藝術家尼克·克羅及伊恩·羅林森之手,由珍珠石鼓堆在一起構成。這個作品通過高度和標題的物質結構來表達獨立機構的恢復,以及個人意志的自由表達,同時關注著當代生活和搖滾音樂文化。 《紀念碑》的字面意思是通過其組成部分來體現節奏,它通過對套件中的每個鼓進行精細堆疊來表現重復的不穩定性,是對於結構的敏感性陷塌的類比。進入這個空間後會發現,三個按升序排列的平行貨架上有三台持續工作的普通打印機,週期性地打出印刷好的A4打印紙。印度尼西亞藝術家組合特羅拉馬的作品《成為24小時的別人》(2017) 直指司空見慣的日常重復,與現場未來的主題聯繫在一起,同時指出在技術,勞動條件,城市結構和習慣方面的個人節奏。作為一個互動項目,該作品歡迎觀者翻看閱讀並且保存其中的一張以偽詩意的形式來表達當代生活相關的零星文本。

在最右邊牆上的《Kulturbüro》是里斯本/現居香港的藝術家周奧在2015年的作品,他在蘇黎世的一個展覽發佈、音樂會以及文化事務的機構核下的辦公室收集了一系列精緻的打印,在六個月的時間里,收集、組織和連續展示的色彩測試無人認領的測試,這迫使我們重新思考我們賦予美學的方式,原因和價值,同時也指向「非地域」和物件。此外,打印機所產生的三重音質,「Kulturbüro」呼應了審美韻律,暗指當前展覽空間的未來化身,同樣被《成為24小時的別人》引用。對於空間的進一步標誌是曼徹斯特藝術家Katerina Eleftheriadou對《自然邊界》(Natural Border, 2017) 的具體安裝。這些作品從磚牆上一條延伸的直線穿過粗糙的水泥地面,被巧妙劃分為雙色條紋,類似於城市圖案或普通的街道標誌(如斑馬線)。看似由鵝卵石組成的《自然邊界》實際上是不同品種的大蒜的組合,這種材料的細節,讓觀眾在被吸引和誘惑,被侵略和排斥之間搖擺不定。在其脆弱的短暫性中,重復序列指向了邊界的不穩定,它們如何被轉移,被侵犯,而該作品正是作為美學、物質和政治之間的談判。

展覽空間另一端是一系列的影像作品。屏幕上所展示的是香港藝術家關尚智的循環回放錄像作品《一百萬》(2012) ,以雙手數著不同國家幣值的鈔票, 數到總值一百萬時才完結。沒完沒了及重覆性的動作漸漸使人昏昏欲睡,卻正正道出隨著城市變遷大眾在社會資本主義下對權力的痴迷。

這主題延伸至位於展覽中心白牆上的另一件來自曼徹斯特,克里斯·保羅·丹尼爾斯和山姆·米奇的影像作品《平方英里》(2016)  倫敦市金融區的俗稱,超現實的教育影片,讓社會學者、電影工作者和地產發展商正視「應該關注的社區」。以蒙太奇攝影技巧,把圍繞著曼徹斯特的不同聲音、音樂、場景元素並列於一起,暗示城市的豐富多樣性並揭示了人們嘗試努力在當中尋求各種意義的荒誕。

而在黑房間所展示的是香港藝術家高倩彤的影像作品《24枝管子》(2015),一雙手把光管逐一放開、下墜,完好和破碎的光管都重新置於防水燈罩之中,只有微弱光源的幽暗環境就如地底工程的場景,把光與工程的特徵作出類比,透過有系統的破壞和實驗在展覽中迴響,暗示著個體對預設價值的不信任和挫敗。

幾重奏」在龐雜的大氣候下為人類打開了一道思考大門,兩者互相影響並構成錯落有致的多元性。

幾重奏」由馬凌畫廊呈獻並由瑪麗安娜·祁安奇策展 (華人當代藝術中心及索爾福德大學研究員、策展人) ,與馬格努斯·奎夫(曼徹斯特都會大學教授)、曼徹斯特HOME演藝中心、凱瑟菲爾德畫廊、華人當代藝術中心,以及索爾福德大學聯手合辦。

幾重奏」於凱瑟菲爾德畫廊新藝術空間北翼大樓[3]展出 新藝術空間主倡為藝術家、藝術藏品和藝術發展機構提供空間促成三方對話的項目。善用臨時的商舖空間、辦公室,和輕工業單位, 新藝術空間為年青藝術家提供創作機會,向當地社區展示當代藝術。 新藝術空間由凱瑟菲爾德畫廊運營,分別位於博爾頓濱海利羅奇代爾,和曼徹斯特市中心。

///

導覽及對談:

126日,晚6 – 8 時,The Great Medical Disaster, 曼徹斯特

瑪麗安娜·祁安奇 (華人當代藝術中心及索爾福德大學研究員、策展人)
莎拉·佩克斯 (曼徹斯特HOME演藝中心總監)
海倫·衛維爾拉 (凱瑟菲爾德畫廊總監)
波比·鮑爾斯 (惠氏藝術畫廊策展人)
克里斯·保羅·丹尼爾斯(藝術家)
周奧 (藝術家)
主持: 潔西卡·米德爾頓-普格 (英國地方媒體Place North West 副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