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angMalingue

返回展覽

n a m e

[12.05.18 – 17.06.18]

(藝術家)

紐利·庫祖詹

(地點)

馬凌畫廊,上海

(相關文件)

上海馬凌畫廊將於5月12日至6月17日舉辦土耳其藝術家紐利·庫祖詹在中國大陸的首個展覽「n a m e」。紐利·庫祖詹於1971年生於土耳其扎拉,畢業於米馬兒·希南美術學院,並於2001年獲得社會科學的碩士學位。目前,庫祖詹居住在土耳其的伊斯坦布爾。

要了解庫祖詹的創作有必要先了解他的城市。伊斯坦布爾是土耳其最大城市,也是國家的經濟、文化和歷史中心。伊斯坦布爾是世界上唯一一座橫跨歐亞兩大洲的城市, 東西方的不同文化及宗教在這裡融合與碰撞— 作為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和奧斯曼帝國曾經的首都,伊斯坦布爾保存了豐富多彩的文化遺跡,在這裡可以找到歷史悠久的博物館、教堂、清真寺、市場、宮殿以及美妙的自然風光。紐利·庫祖詹和他的藝術正是來自這座令全世界的到訪者都百感交集的城市。

伊斯坦布爾屬於丘陵地形,在1990年代初的伊斯坦布爾,放眼遠望地平線,能夠超越地平線的建築只有清真寺的宣禮塔,可是在近二十年的新自由主義全球化經濟影響下,伊斯坦布爾正變得愈來愈像其他國際大都市。從2000年起,掘地而起的高樓大廈在伊斯坦布爾展示了一種全新的建築文化。這場城市改建的風暴不僅改變了這座有2600多年曆史的古城之景觀,更重要的是,它改變了當地人們的感官體驗、生活和生產方式,繼而也促發文化與藝術的轉型。奧爾罕·帕慕克在《我的名字叫紅》中講述了16世紀在伊斯坦布爾發生的奧斯曼細密畫和法蘭克肖像畫之間無法調和的矛盾,包含了伊斯蘭宗教精髓和奧義的細密畫,和使用透視法、具備精確度的法蘭克肖像畫,究竟誰才是永恆的藝術?這樣的文化衝突已經不會在今天的土耳其上演了,當代土耳其給了一個最好的回答:我們只有一種文明,那就是全人類的文明。

對伊斯坦布爾歷史與文化背景的了解,有助於我們解讀紐利·庫祖詹的繪畫。城市、現代建築、空間,以及光影,是庫祖詹繪畫的一貫主題,線條、色塊、幾何輪廓從不同的角度和距離描繪城市的剪影。它們既是是伊斯坦布爾的新城區,似乎也可以是紐約、香港,或世界上其他的大都市,城市的標準化提供了商業貿易交流的方便,也確實提供了某種舒適便利,走到哪裡都覺得親切、熟悉、有安全感,但這種標準化以及由此引發的人的行為和思維方式的標準化,也令人不寒而栗。庫祖詹在作品中對色彩的運用冷靜、自信、令人愉悅,大量的黑白灰,偶爾有少量的色彩,人物從來沒有也無需出現在他的作品中,因為所有這些結構的背後充滿了像你我一樣的現代人,被類似的建築和空間驅動出相似的行動和思想,它們暗藏了改造人類的潛力。以他的繪畫,庫祖詹描繪出他對全球化時代新文明的景觀之反思:在人類的最真實的文明生活中,不應存在什麼虛偽的「全球標準」。

庫祖詹對畫面內部的幾何形狀進行嚴格精確的設計和透視計算,通過排列、重疊、變形向觀眾透露其視角,並彰顯建築物的特點:關閉或半開的窗戶;玻璃幕牆上反射出其他建築;夜晚樓宇內的點點燈光;此起披伏的地平線,庫祖詹強調畫面內部的平衡和恰到好處,而不追求絕對的完美或完整,對庫祖詹而言,觀眾觀看角度的移動,觀看場合裡光影的變化,都可能成為作品的補充。庫祖詹將此次在馬凌畫廊的展覽定題為「命名」(n a m e)。庫祖詹將匿名的圖像、形狀、結構如編碼一般組織成一幅幅風景,卻想像這些風景或許將會被觀看者命名,被賦予未可想像的意義和記憶。

///

紐利·庫祖詹於1971年生於土耳其扎拉,以極具張力平穩的筆觸捕捉我們所身處的複雜環境。不論是以俯瞰還是全景式視角,他的每幅作品通過明暗和豐富的色調,從內至外展示出空間不同的層次與肌理。探索密集城市景觀中各種複雜的幾何圖形,呈現出全球現代化城市所具有的象徵和量化現代人的生活環境,及建築如何影響人的行為與思想。紐利 · 庫祖詹畢業於伊斯坦堡,米馬爾 · 希南藝術大學繪畫系,其後他獲得社會科學碩士學位。繪畫作品曾在土耳其和世界各地,從巴塞爾到柏林和迪拜均以個展和群展形式展出。此外,他的作品亦被伊斯坦堡現代藝術博物館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