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angMalingue

返回展覽

蕨、松、山毛櫸、金合歡

[18.03.23 – 06.05.23]

(藝術家)

鄭波

(地點)

香港香港仔興和街25號大生工業大廈13樓

(相關文件)

馬凌畫廊田灣空間榮譽呈獻鄭波個展「蕨、松、山毛櫸、金合歡」。展覽首次集結藝術家“親生命性影像”系列的四部作品:《蕨戀》(2016-)、《植物的政治生活》(2020-)、《春之祭》(2021-)及《薩摩爾》(2023)。四部作品在展覽空間交相呼應,勾勒出藝術家生態藝術實踐的一條重要線索。

此次展出的四部影像作品在四個迥異的生態情境發生:《蕨戀》植根於台北貓空一處滿是蕨類的亞熱帶森林;《植物的政治生活》拍攝於柏林外一處山毛櫸原始森林;《春之祭》以瑞典達拉納省的原生針葉林為舞台;《薩摩爾》則聚焦阿拉伯沙漠中的一棵傘刺金合歡樹。

鄭波於2016年開始拍攝《蕨戀》這部作品。作為其“親生命性影像”創作框架的首部作品,《蕨戀》通過想像人與蕨的繾綣來連結酷兒人群與酷兒植物。參與者們以多種性、愛方式嘗試與蕨類培育情感。慾情四溢的《蕨戀》在多地雙年展、美術館展出,為此後的“親生命性影像”作品系列奠定了基礎。

《植物的政治生活》於鄭波2021年柏林格羅皮烏斯美術館個展「萬物社」中首次展出。這部黑白影像作品以二十世紀初蘇聯先鋒電影的美學觀念及語言構想森林中植物的政治生活。影片包括鄭波與兩位生態學家關於激進共生、社區營造等議題的對話。作品聚焦德國布蘭登堡州世界自然遺產“格魯姆辛森林”,以寫意的手法描繪了林中古木以超越人類的方式聯結、展開政治生活的場景。

在《春之祭》中,鄭波重新演繹1913年尼金斯基與斯特拉文斯基的名作,讓舞蹈重返自然。五名北歐舞者將身體倒置,與數百歲的松樹一同編織生態性的情緣。鄭波在2022年第59屆威尼斯雙年展首次展出了這部舞蹈影像。

鄭波剛剛完成的作品《薩摩爾》則是其於迪拜賈梅爾藝術中心為期兩年的「藝術家之園」委約創作的一部分。2022年夏,藝術家在阿聯酋遊歷了多個生態區域,被傘刺金合歡深深吸引。在此作品中,兩位來自敘利亞和菲律賓的移民舞者與米雷哈沙漠中的一棵傘刺金合歡共舞,柔情纏綿。在鄭波看來,舞蹈是重新聯結人與植物、人與大地的重要一環。

“親生命性”這一概念由著名生物學家愛德華·奧斯本·威爾森提出,指人類與生俱來的意欲與其他生命形式親近的內在衝動。在拍攝“親生命性影像”作品時,鄭波並不視自己為導演或編舞,而強調其“生態感悟”的職責。「蕨、松、山毛櫸、金合歡」這一全景式的展覽有如充滿生機的大地樂園,人類與植物在此共舞、相愛、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