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angMalingue

返回展覽

適當反應

[30.05.19 – 24.08.19]

(藝術家)

高倩彤

(地點)

馬凌畫廊,香港

(相關文件)

我們所處的生活環境,總是在不斷地變化又受著當代社會的制約,而我們亦看風使舵,變得更快、更機警。香港馬凌畫廊呈獻高倩彤(1987年生於香港)第二次個展「適當反應」,究詰身體、情感和精神協調的經過;即將自身與環境條件同化,以求共存的過程。展覽進一步提出這樣的疑問:這種種持續不斷的轉換,就其本質而言是真的轉瞬即逝嗎?或是說,這些轉變正是永恆未來的基礎?

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高倩彤近距離觀察城市居民,好奇卻又認同他們因所珍藏物品而形塑的價值觀,緩慢觀察這些物件是如何反映人們的生活,又或者最起碼反映了他們所期望的生活方式。「適當反應」關乎我們對當下社會的對應策略以及我們如何針對變化的現實設定自我身份。

展覽聚焦於作品如何審視和質疑這種「自我適應」。展覽空間入口處的《白寶貼照片》(2019)呈現了寶貼萬用膠的「調色」過程:當新與舊混合,展現著流動的、具延展性的外型。以小幅照片的形式展出,間接令其流動性封存起來,藉此探討頃刻與永恆的相互性,同時引導觀者克制、耐心、嚴謹地觀看展覽,直接指涉甚至仿擬觀看與自省之間的關聯。

目注心凝,眼前的《適應》(2019)為一系列取材於建築外部施工用的模具。它們被塗上白色,互相融合又各具個性,沉穩地偽裝,與周圍環境融為一體。藝術家通過這些平凡之物提示它們與我們的日常關聯,但在藝術家對其重建的想像裏,它們展現了一個被凝住的未完成狀態,否定了種種潛在的可能。

仿石膏牆板《表面》(2019)對這種靜止的狀態加以審視。藝術家在畫廊空間構建了「施工中」的狀況,因而構築出的「真實 /模擬」之對應提醒了觀者:白立方作為展覽空間的本質,也是建基於這種「介乎」的狀態,延伸出對社會工程、切換和擴建的暗喻。展覽空間作為仿工地,由一系列題為《從暗到光》(2019)的攝影作品串聯著。照片中的平行四邊形被整片陰暗包圍,實為施工進行時產生的洞;黑白顛倒,將未知的深淵轉化為抽象的光暈。展覽空間地上一對題為《箭咀》(2019)的雕塑作品同樣充滿意蘊:指示牌上的箭頭被疊加的半透明道路貼紙所模糊,突顯了行為模式與圖像之間產生的衝突。

在「適當反應」的背景之下,高倩彤帶領觀者通過對外在環境的觀察進行內省。誠如其以空間為重心的創作,展覽讓我們就個人面對物件、地方和流變的反應思忖片刻。人本無常,「適當反應」提供了這樣的一個契機去提問:當外部環境的變幻過於迅速,我們的身心又還能否不斷調整,伴隨著這個世界而「前進」?

高倩彤現於香港生活及工作,其展覽經歷包括北京掩體空間(2019)、英國劍橋大學默里.愛德華茲學院新學堂藝術藏品(2019)、香港大館當代美術館(2018)、曼徹斯特華人當代藝術中心(2017)等。她曾獲三亞華宇青年獎評委會特別獎(2016)、香港Pure Art Foundation年度資助(2013-2014)和香港藝術發展局的新苗資助計劃(2014)等殊榮。